看了几本关于古文字的书之后,对古文字有了一点基本的了解,越是感觉古文字的重要性。文字是思想的载体,更是文明的载体。文字的产生不得不说是人类创造的一个奇迹,虽然现在也没弄清楚它究竟是怎么产生的。最初的文字大都是一些象形文字,比如埃及、巴比伦和中国的文字。但最后象形文字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被意音文字所取得。只有中国的文字,一直到今天,延续了几千年的生命。当然,甲骨文恐怕还不是最早的文字,而仅仅是我们今天能够看到的最早的文字。仅此一点,就足以让我们感到自豪。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古文字是必须的。事实上,不仅那些考古学、历史学、语言学或古代哲学的学生们该学,甚至每个中国人都应当学一点点,对此有所了解。一般来说,古文字学研究的对象是汉代以前的文字。到汉代,普通人已经难以读懂古文了。到了今天,只有极少数人能读懂古文。古文不是文言文。文言文一般都是比较好理解。汉代以后的文献相对都比较好理解。但我们阅读先秦著作,就经常会遭遇困难。不是那时候人们多有文采,写得多么深奥,只是因为我们不了解那个时候的文字。朋友建议我读许慎的《说文解字》和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我之前也读过,但未得其径。读过几本介绍性书籍之后,方才有所领悟。因此,我认为阅读经典的话,最好先读点二手文献,有所了解之后再去读一首文献,然后再回过头来读读二手文献。一开始就直接读原典,并不是个好方法。
李学勤先生的《古文字初阶》太薄,读完只能让你知道啥叫古文字。比较实用的还是高明先生的《中国古文字学通论》。个人觉得其中第三章中“研究汉字形体的传统理论”尤其有用。对于我这种不是要立志专门搞古文字的人来说,音韵训诂之类的都无所谓了,最重要的似乎是能看懂原字,知道一般情况下啥意思。当然,这个想法是不太对的,难免会弄得比较肤浅。朱顺龙和何立民所编《中国古文字学基础》也有其特点,对于古文字学领域的状况有比较全面的介绍。若是要进入古文字学这个行当,读读此书当受益匪浅。正准备读苏冰所译的白川静的《常用字解》,似乎很有趣。白川静是日本研究古文字的集大成者之一,这是从前面那本书中了解到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