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四回之宝黛钗关系解析Ⅱ-宝玉和宝钗

(2014-06-04 12:59:01)
标签:

宝钗

宝玉

金玉良缘

贾母

贾府

详解红楼第四回

宝黛钗关系解析Ⅱ

“幻情浓处故多嗔,真作假时假亦真”,宝玉初探宝钗,僧道二仙设计的“金玉良缘”人生正式在尘世露面,并由两位当事人口中带出。因“金玉良缘”程序在设计时就有先天性诸多不足,宝钗宝黛之间的关系从一开始就有些不合时宜,主要体现在宝玉对宝钗无情,宝钗却误认为宝玉对她有情,直到“梦兆绛芸轩”宝钗看清了宝玉的感情实质,两人关系界定为朋友,宝黛感情也趋于稳定,最后却被家族政治利益捆绑而结婚,阴错阳差的完成“金玉良缘”的合体。本系列博文就从这个角度详细解析宝玉宝钗之间的感情走向及关系结局。

 

“金玉良缘”本质探究

“金玉良缘”是在警幻仙子设定的“风流冤孽造劫历世”系统之外,僧道二仙外挂的一个副本,不在原版设定之内,因此就有很多先天性不足,程序不是很完善,所以僧道二仙又花大力气去打补丁,修复程序漏洞。先先贴上文本:

那僧笑道:“你放心,如今现有一段风流公案正该了结,这一干风流冤家,尚未投胎入世。趁此机会,就将此蠢物夹带于中,使他去经历经历。”那道人道:“原来近日风流冤孽又将造劫历世去不成?但不知落于何方何处?”那僧笑道:.......恰近日这神瑛侍者凡心偶炽,乘此昌明太平朝世,意欲下凡造历幻缘,已在警幻仙子案前挂了号。.......因此一事,就勾出多少风流冤家来,陪他们去了结此案。”......那道人道:“趁此何不你我也去下世度脱几个,岂不是一场功德?”那僧道:“正合吾意,你且同我到警幻仙子宫中,将蠢物交割清楚,待这一干风流孽鬼下世已完,你我再去。如今虽已有一半落尘,然犹未全集。”道人道:“既如此,便随你去来。”(1回)

 

“金玉良缘”背景分析

在“金玉良缘”创意诞生前,已经有很多风流冤孽投胎了,但是还有一半尚未投胎,这其中就包括神瑛侍者,因为大荒山顽石是和神瑛侍者一起投胎的。如果把神瑛侍者投胎当参照物的话,已经投胎的有香菱、王熙凤、李纨、宝钗、袭人、晴雯等人,换句话说,就是比贾宝玉大的全部投胎完毕,比他小的尚未投胎。这时候薛宝钗已经投胎了,重新设定她的人生是不可能了,只能重新规划设定贾宝玉的人生,然后打补丁改写薛宝钗的人生程序来配合贾宝玉的人生路线来完成“金玉良缘”的合体。在《癞头和尚跛足道人下凡那些事儿》一文中,我们已经知道僧道二仙改写宝钗人生的两个补丁有:

①赐冷香丸配方

②赐“金玉良缘”吉谶

冷香丸是用来压制宝钗体内的热毒,其实就是用来克制宝钗原有的命运路线,也就是说薛宝钗原来的投胎命运并不是这样的,只是被僧道二仙改写了。就像绛珠草先天性体内“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是一样的,区别在于投胎后的黛玉这种属性依然存在,而宝钗的天性则被冷香丸压制了。性格决定命运,既然天性被压制了,自然命运就被改写了。赐“金玉良缘”吉谶则是为了配合贾宝玉命运人生而打的补丁程序。那么可能有人会问了,“金玉良缘”一直都是出自薛家人之口,怎么能肯定就是僧道二仙设定的,而不是薛家搞的阴谋呢,下面就来详细阐述。

 

“金玉良缘”不是阴谋论的若干个理由

一、冷香丸配方是真,可断定“金玉良缘”吉谶为真。僧道度脱英莲,黛玉均遭失败,可以设想僧道二仙去薛家赐冷香丸配方,赐金锁吉谶时,薛家肯定也是半信半疑的。但是冷香丸配方在试用之后确实有效果,治好了宝钗的咳嗽。增加了薛家人对僧道二仙的信任,因此让人打造金锁,镶嵌吉谶,给宝钗保平安。因此可以断定僧道二仙确实光临过薛家,否则薛家人是捏造不出冷香丸配方的,薛宝钗命运也岌岌可危。

 

二、佩戴吉祥挂件是书里的社会风俗。一般读者会认为宝钗是故意佩戴金锁的,然后依此断定是薛家的阴谋。其实在书里的人物一直都有佩戴吉祥饰品的习俗,我们先贴上文本:

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3回)

 

已进来了一位年轻的公子: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项上金螭璎珞,又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仍旧带着项圈,宝玉,寄名锁,护身符等物(3回)

 

一面说,一面解了排扣,从里面大红袄上,将那珠宝晶莹、黄金灿烂的璎珞掏将出来。宝玉忙托了锁看时,果然一面有四个篆字,两面八字,共成两句吉谶(8回)

 

贾母因看见有个赤金点翠的麒麟,便伸手拿了起来,笑道:“这件东西好像我看见谁家的孩子也带着这么一个的。”宝钗笑道:“史大妹妹有一个,比这个小些。”贾母道:“是云儿有这个。”宝玉道:“他这么往我们家去住着,我也没看见。”探春笑道:“宝姐姐有心,不管什么他都记得。”林黛玉冷笑道:“他在别的上还有限,惟有这些人带的东西上越发留心。” 29回)

 

王熙凤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这个璎珞圈其实就是我们说的金锁,俗称长命锁,用一个圈套着挂在脖子上,用来保平安。宝钗的璎珞也是这种样式,就是金锁。你要实在没有印象,可以想象哪吒戴的那个款式就是。宝玉命矜贵,戴的东西也多,除了佩戴通灵宝玉之外,还挂有项圈,就是金锁,还有寄名锁,护身符等很多东西,叮叮当当的挂满一脖子。湘云也佩戴有金麒麟。这些人的饰品都是佩戴在衣服外面,容易看见,只有宝钗的是佩戴在衣服里面的,要解下排扣才能掏出来,可见宝钗为人之低调。

 

三、“金玉良缘”流传的时间点判断出并非薛家阴谋。书里有三处涉及到“金玉良缘”的话题,虽然都是薛家人传出来的,但是时间点和原因却是不一样的,所谓的“金玉良缘”,不过是预先设定的命运而已,我们先贴上文本:

莺儿嘻嘻笑道:“我听这两句话,倒像和姑娘的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莺儿笑道:“是个癞头和尚送的,他说必须錾在金器上(8回)

 

薛宝钗因往日母亲对王夫人等曾提过金锁是个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等语,所以总远着宝玉。(29回)

 

薛蟠见宝钗说的话句句有理,......便说道:“好妹妹,你不用和我闹,我早知道你的心了。从先妈和我说,你这金要拣有玉的才可正配,你留了心。见宝玉有那劳什骨子,你自然如今行动护着他。”(34回)

 

从莺儿、薛姨妈、薛蟠的只言片语之中,我们可以拼凑出癞头和尚当初造访薛家时说的话,即要把八字吉谶打造在金器上,可以保薛宝钗一生平安,以后择偶时要选择与八字吉谶相匹配的带玉的男子,方可婚配。因为冷香丸确实有效果,所以薛家人打造了一个当时比较流行款式的金锁,然后把八字吉谶镶嵌在上面,让宝钗佩戴。宝钗佩戴2年后贾宝玉携带通灵宝玉出世。薛家肯定也知道宝玉有玉,却并未往宝钗婚配上联想,一是因为宝钗还小,二是因为不知道宝玉的通灵宝玉是否有字,上面的字迹是否和宝钗的吉谶相匹配。从宝钗进京待选来看,薛家根本没有往贾宝玉身上联系。

 

莺儿第一次看见宝玉的八字吉谶,是非常惊奇的,因为癞头和尚的话真的应验了,真的有这样一个八字吉谶和小姐的金锁相匹配,让她非常惊讶,她急于向宝玉说清楚这前因后果,却被宝钗打断。而宝钗急于打断莺儿的话语有两个方面原因,一方面是矜持,女孩子和人当面说婚姻是比较难堪的事情。另一方面是为了避嫌。因为这时候的宝钗是进京待选伴读身份,而且通过了初选,按常理是不能自行聘嫁的,即便癞头和尚的话应验了,宝钗也要急于撇清关系,以便清白的去参加选秀。

 

薛家第一次爆出“金玉良缘”是在29回宝钗的自语之中,通过文本我们可以知道应该是在端午节前后,薛王二姐妹开始筹划金玉良缘,并传达给宫里的元春,所以端午节礼物,宝玉和宝钗的是一样的, 可以表明是元春支持金玉良缘的态度。

 

34回薛蟠的话语可以佐证癞头和尚当初说的话,就是要找八字吉谶相配的戴玉男子方可婚配。而这个话语在宝钗进京之前已经在薛家流传多年,以至于薛大傻子这样的人都知道了,所以在入住贾府后,尤其是确认了宝玉就是癞头和尚所说的“金玉良缘”的合适人选后。“金玉良缘”被薛蟠当作杀手锏用来堵妹妹的话语。如果薛家早有 “金玉良缘”的预谋,为何此时才行动赶末班车呢,何必等到进京待选这件突然发生而又不可抗拒的事出来了才匆匆进京呢?况且薛姨妈和王夫人历来有书信联系,黛玉进京以来贾母万般怜爱,宝黛同住一室朝夕相处的情况至少应该略有所知。如果他们有想法的话,会这么长时间按兵不动吗?何必要等王子腾发话了才匆忙进京呢。

 

因此我们可以断定,“金玉良缘”是在薛家入住贾府N年后的某个端午节前后,薛王二姐妹商量的结果,并且通过宫里的元春干预,让宝钗复选落败,恢复自由身份。这样才可以顺利贾薛联姻。而薛家之所以同意放弃选秀,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考量:

①因为癞头和尚的话应验了,宝钗的终身幸福比选秀重要。

②和贾府联姻同样也可以挽救薛家颓废的势头;进宫选秀路途艰辛,未必成功。

③王夫人极力倡导之下,薛家盛情难却。

 

薛家长住贾府原因分析

薛家进京团进京本想入住王家,碰巧王子腾高升,薛家只好投奔贾家,并在贾府长住,那么薛家有什么理由可以长住贾府而坦然处之呢,先贴上文本:

贾政便使人上来对王夫人说:“姨太太已有了春秋,外甥年轻不知世路,在外住着恐有人生事。咱们东北角上梨香院一所十来间房,白空闲着,打扫了,请姨太太和姐儿哥儿住了甚好。”王夫人未及留,贾母也就遣人来说:“请姨太太就在这里住下,大家亲密些”等语。薛姨妈正要同居一处,方可拘紧些儿子,若另住在外,又恐他纵性惹祸,遂忙道谢应允。又私与王夫人说明:“一应日费供给一概免却,方是处常之法。”王夫人知他家不难于此,遂亦从其愿。从此后薛家母子就在梨香院住了。......原来这梨香院即当日荣公暮年养静之所,小小巧巧,约有十余间房屋,前厅后舍俱全。另有一门通街,薛蟠家人就走此门出入。西南有一角门,通一夹道,出夹道便是王夫人正房的东边了。每日或饭后,或晚间,薛姨妈便过来,或与贾母闲谈,或与王夫人相叙。宝钗日与黛玉迎春姊妹等一处,或看书下棋,或作针黹,倒也十分乐业。(4回)

 

一、薛家和贾家是近邻。薛家入住的是贾家的梨香院,这梨香院有厅有院,虽然是贾府建筑,却是独立分开的,而且有角门临街,出入自由方便。薛家和贾家毗邻而居,从远亲发展成近邻。

 

二、薛家财政独立,无需贾家供养。薛姨妈开门见山提出,不要贾家的吃穿用度,一应日费供给一概免却,表明了不是投亲靠友,而是搬过来的近邻。只有薛宝钗象征性的入住大观园,而且是元春下令,否则宝钗是不会入住贾府的。

 

三、薛家管理体系自成一统,不受贾家管辖。薛家自有奴仆丫鬟,却不受贾家的任何约束,两者之间完全没有联系。

 

因为从远亲发展成紧邻,薛王姐妹俩日常相聚,怡然自得,也可方便向元春打听宝钗选秀之事。宝钗和众姐妹相处融洽;薛蟠和贾府纨绔子弟打成一片也乐不思蜀,这种和谐局面才能维持薛家长时间入住贾府而坦然处之。

 

宝玉宝钗关系转变过程

二宝之间的关系是和宝黛之间的关系息息相关的,并且随着宝黛关系的发展而改变。因宝玉的博爱行为,对宝钗心生爱慕,而宝钗却误会宝玉对她有情,直到36回梦兆绛云轩,才彻底明白宝玉爱的是黛玉,于是收回了“自作多情”的思绪,端正了对宝玉的态度,进而和黛玉的关系也有了重大转折。先贴上文本分析:

宝玉此时与宝钗就近,只闻一阵阵凉森森甜丝丝的幽香,竟不知系何香气,遂问:“姐姐熏的是什么香?我竟从未闻见过这味儿。”宝钗笑道:“我最怕熏香,好好的衣服,熏的烟燎火气的。”宝玉道:“既如此,这是什么香?”宝钗想了一想,笑道:“是了,是我早起吃了丸药的香气。”宝玉笑道:“什么丸药这么好闻?好姐姐,给我一丸尝尝。”宝钗笑道:“又混闹了,一个药也是混吃的?......宝钗笑道:“宝兄弟,亏你每日家杂学旁收的,难道就不知道酒性最热,若热吃下去,发散的就快,若冷吃下去,便凝结在内,以五脏去暖他,岂不受害?从此还不快不要吃那冷的了。”宝玉听这话有情理,便放下冷酒,命人暖来方饮。(8)

 

宝钗转眼瞥见,便趁众人不理论,急忙回身悄推他道:“他因不喜‘红香绿玉’四字,改了‘怡红快绿’,你这会子偏用‘绿玉’二字,岂不是有意和他争驰了?况且蕉叶之说也颇多,再想一个字改了罢。”宝玉见宝钗如此说,便拭汗道:“我这会子总想不起什么典故出处来。”宝钗笑道:“你只把‘绿玉’的‘玉’字改作‘蜡’字就是了。”宝玉道:“‘绿蜡’可有出处?”宝钗见问,悄悄的咂嘴点头笑道:“亏你今夜不过如此,将来金殿对策,你大约连‘赵钱孙李’都忘了呢!唐钱珝咏芭蕉诗头一句:‘冷烛无烟绿蜡乾’,你都忘了不成?”宝玉听了,不觉洞开心臆,笑道:“该死,该死!现成眼前之物偏倒想不起来了,真可谓‘一字师’了。从此后我只叫你师父,再不叫姐姐了。”宝钗亦悄悄的笑道:“还不快作上去,只管姐姐妹妹的。谁是你姐姐?那上头穿黄袍的才是你姐姐,你又认我这姐姐来了。”一面说笑,因说笑又怕他耽延工夫,遂抽身走开了。宝玉只得续成,共有了三首。(18)

 

一语未了,只见宝钗走来,笑问:“谁说故典呢?我也听听。”黛玉忙让坐,笑道:“你瞧瞧,有谁!他饶骂了人,还说是故典。”宝钗笑道:“原来是宝兄弟,怨不得他,他肚子里的故典原多。只是可惜一件,凡该用故典之时,他偏就忘了。有今日记得的,前儿夜里的芭蕉诗就该记得。眼面前的倒想不起来,别人冷的那样,你急的只出汗。这会子偏又有记性了。”黛玉听了笑道:“阿弥陀佛!到底是我的好姐姐,你一般也遇见对子了。可知一还一报,不爽不错的。”(19回)

 

且说宝玉正和宝钗顽笑,忽见人说:“史大姑娘来了。”宝玉听了,抬身就走。宝钗笑道:“等着,咱们两个一齐走,瞧瞧他去。”说着,下了炕,同宝玉一齐来至贾母这边。只见史湘云大笑大说的,见他两个来,忙问好厮见。(20回)

 

恰值宝钗来在湘云身后,也笑道:“我劝你两个看宝兄弟分上,都丢开手罢。”......一语未了,只见袭人进来,看见这般光景,知是梳洗过了,只得回来自己梳洗。忽见宝钗走来,因问道:“宝兄弟那去了?”袭人含笑道:“宝兄弟那里还有在家的工夫!”宝钗听说,心中明白。(21回)

 

宝玉道:“只好点这些戏。”宝钗道:“你白听了这几年的戏,那里知道这出戏的好处,排场又好,词藻更妙。”宝玉道:“我从来怕这些热闹。”宝钗笑道:“要说这一出热闹,你还算不知戏呢。你过来,我告诉你,这一出戏热闹不热闹。----是一套北《点绛唇》,铿锵顿挫,韵律不用说是好的了,只那词藻中有一支《寄生草》,填的极妙,你何曾知道。”......宝玉听了,喜的拍膝画圈,称赏不已,又赞宝钗无书不知,林黛玉道:“安静看戏罢,还没唱《山门》,你倒《妆疯》了。”说的湘云也笑了。(22回)

 

正说,只见宝钗走进来笑道:“偏了我们新鲜东西了。”宝玉笑道:“姐姐家的东西,自然先偏了我们了。”宝钗摇头笑道:“昨儿哥哥倒特特的请我吃,我不吃,叫他留着请人送人罢。我知道我的命小福薄,不配吃那个。”说着,丫鬟倒了茶来,吃茶说闲话儿,不在话下。(26回)

 

只见宝钗从那边来了,二人便走开了。宝钗分明看见,只装看不见,低着头过去了,到了王夫人那里,坐了一回,然后到了贾母这边,只见宝玉在这里呢。薛宝钗因往日母亲对王夫人等曾提过“金锁是个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等语,所以总远着宝玉。昨儿见元春所赐的东西,独他与宝玉一样,心里越发没意思起来。幸亏宝玉被一个林黛玉缠绵住了,心心念念只记挂着林黛玉,并不理论这事。此刻忽见宝玉笑问道:“宝姐姐,我瞧瞧你的红麝串子?”可巧宝钗左腕上笼着一串,见宝玉问他,少不得褪了下来。宝钗生的肌肤丰泽,容易褪不下来。宝玉在旁看着雪白一段酥臂,不觉动了羡慕之心,暗暗想道:“这个膀子要长在林妹妹身上,或者还得摸一摸,偏生长在他身上。”正是恨没福得摸,忽然想起“金玉”一事来,再看看宝钗形容,只见脸若银盆,眼似水杏,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比林黛玉另具一种妩媚风流,不觉就呆了,宝钗褪了串子来递与他也忘了接。宝钗见他怔了,自己倒不好意思的,丢下串子,回身才要走,只见林黛玉蹬着门槛子,嘴里咬着手帕子笑呢。宝钗道:“你又禁不得风吹,怎么又站在那风口里?”(28回)

 

宝玉笑道:“还是这么会说话,不让人。”林黛玉听了,冷笑道:“他不会说话,他的金麒麟会说话。”一面说着,便起身走了。幸而诸人都不曾听见,只有薛宝钗抿嘴一笑。宝玉听见了,倒自己后悔又说错了话,忽见宝钗一笑,由不得也笑了。宝钗见宝玉笑了,忙起身走开,找了林黛玉去说话。(31回)

 

宝钗见他睁开眼说话,不像先时,心中也宽慰了好些,便点头叹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自悔说的话急了,不觉的就红了脸,低下头来。宝玉听得这话如此亲切稠密,大有深意,忽见他又咽住不往下说,红了脸,低下头只管弄衣带,那一种娇羞怯怯,非可形容得出者,不觉心中大畅,将疼痛早丢在九霄云外,心中自思:“我不过挨了几下打,他们一个个就有这些怜惜悲感之态露出,令人可玩可观,可怜可敬。假若我一时竟遭殃横死,他们还不知是何等悲感呢!既是他们这样,我便一时死了,得他们如此,一生事业纵然尽付东流,亦无足叹惜,冥冥之中若不怡然自得,亦可谓糊涂鬼祟矣。”......薛蟠见宝钗说的话句句有理,难以驳正,......便说道:“好妹妹,你不用和我闹,我早知道你的心了。从先妈和我说,你这金要拣有玉的才可正配,你留了心。见宝玉有那劳什骨子,你自然如今行动护着他。”话未说了,把个宝钗气怔了,拉着薛姨妈哭道:“妈妈你听,哥哥说的是什么话!”薛蟠见妹妹哭了,便知自己冒撞了,便赌气走到自己房里安歇不提。(34回)

 

宝玉勾着贾母原为赞林黛玉的,不想反赞起宝钗来,倒也意出望外,便看着宝钗一笑。宝钗早扭过头去和袭人说话去了。(35回)

 

二宝误解的情感

宝钗入住贾府后,钗黛云等和宝玉的关系最好,大家都在孩提之间, 宝玉待大家都是一样的兄妹之情,并无厚此薄彼现象。而宝钗的博学多识,宽厚待人更让人观之可亲,宝玉对宝钗有着羡慕和爱慕的态度。宝钗劝慰宝玉不要喝冷酒,乱吃丸药,宝玉都很容易听进去了。在元宵夜大观园题咏,宝钗的一字师让宝玉钦佩不已。向莺儿说谁娶宝钗谁是上辈子修来的福气。并打听宝钗的诸多好处,这些情节都容易造成宝钗的误会。

 

宝钗生日解说戏文寄生草,又让宝玉夸赞不已,并引发黛玉的嫉妒,此时的宝黛情感已经从兄妹之情向男女之情转变,青春期的宝钗被宝玉时常夸赞欣赏,心里肯定是暗暗得意自己的的魅力。并误认为宝玉是喜欢她的。可以说宝钗不喜欢宝玉这种类型的男人,但是她喜欢宝玉迷恋她的感觉。作为回报,薛蟠生日,在宝钗的提醒和指导之下,特意邀请宝玉去做客庆生日,否则以薛蟠的呆性,哪里会想到邀请宝玉呢。宝钗去怡红院的次数越来越勤了,有时候深夜造访,引发晴雯的抱怨,并引发黛玉吃闭门羹事件。

 

随着时间的推移,宝玉的博爱行为让这种误会越来越深。宝玉看红麝串,居然看宝钗的雪白臂膀看呆住,宝钗面上羞愧,内心肯定是暗自窃喜的,自己的美貌把宝玉迷醉成了呆雁,引发黛玉的强烈嫉妒,直接拿手帕砸宝玉。

 

宝玉挨打后,宝钗去探望,因袭人的话引起误解,宝玉极力为薛蟠辩护,宝钗自然体会到了宝玉是体贴她才这样说的,可以想象他当时是怎么对宝钗痴痴呆望的,弄的宝钗不好意思,只得和袭人搭讪,为了掩盖内心的喜悦,最后干脆起身告辞了。在随后的集体探望中,宝玉又引得贾母夸赞宝钗,总之,宝玉从从相貌,学识,人品种种行为,无不流露出他对宝钗的欣赏和钦慕,这自然更加深了宝钗的误会,认为宝玉对她有情。

 

梦兆绛云轩的重大转折

36回宝钗去找宝玉以解午倦,碰上宝玉睡觉,这时候的宝钗对宝玉已经有了一点“爱”的萌芽。正是因为有情,才情不自禁地坐到熟睡的宝玉身旁,有了绣鸳鸯肚兜的娇羞。这个“爱”并不是男女之爱的情感,而是意识方面的亲密,是一种思想方面的共鸣,可以没有感情的基础,其出发点也未必是对方,是自己被宝玉欣赏、理解的感动。因为两人相爱不仅要有思想的共鸣,还要有精神、气质、相貌、身体等方面的匹配,而这些只有黛玉和宝玉是完全匹配的。宝玉的梦话让宝钗震惊不已,也是二宝情感的重大转折,我们先贴上文本:

这里宝钗只刚做了两三个花瓣,忽见宝玉在梦中喊骂说:““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是金玉姻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薛宝钗听了这话,不觉怔了。忽见袭人走过来,笑道:“还没有醒呢。”宝钗摇头。袭人又笑道:“我才碰见林姑娘史大姑娘,他们可曾进来?”宝钗道:“没见他们进来。”因向袭人笑道:“他们没告诉你什么话?”袭人笑道:“左不过是他们那些玩话,有什么正经说的。”宝钗笑道:“他们说的可不是玩话,我正要告诉你呢,你又忙忙的出去了。”(36回)

 

宝玉的梦话给宝钗很大的震惊,以至于“怔了”,其实就是懵了、傻了的意思,突然思维空白。直到袭人去方便回来,她都没看见。袭人问话的时候她都没有恢复思维常态,只能下意识的摇头,袭人再次问话,才恢复正常思维意识,和她说笑,因为宝玉的梦话带给她的震动实在是太大了,原来以往都是自己自作多情,宝玉并不是真的喜欢自己,这份失落和愧疚可想而知了。

 

真相大白之后,宝钗冷静的梳理了自己和宝玉的情感关系,也认识到了宝玉并不是自己喜欢的类型,正确定位了两人之间的关系,那就是普通姐弟朋友关系,自此以后宝钗和宝玉并未有任何交集,即使是在公共场合,宝钗也透露出对宝玉性格的缺陷的不欣赏和自己的志向,先贴上文本:

宝钗道:“你忙什么,人还不全呢。”......宝钗笑道:“你的号早有了,‘无事忙’三字恰当的很。”.......宝钗道:“还得我送你个号罢。有最俗的一个号,却于你最当。天下难得的是富贵,又难得的是闲散,这两样再不能兼有,不想你兼有了,就叫你‘富贵闲人’也罢了。”(37回)

 

宝钗道:“我说你是无事忙,说了一声你就问去。等着商议定了再去。如今且拿什么画?”宝玉道:“家里有雪浪纸,又大又托墨。”宝钗冷笑道:“我说你不中用!那雪浪纸写字画写意画儿,或是会山水的画南宗山水,托墨,禁得皴搜。拿了画这个,又不托色,又难滃,画也不好,纸也可惜。(42回)

 

宝钗笑道:“终不免过于丧败。我想,柳絮原是一件轻薄无根无绊的东西,然依我的主意,偏要把他说好了,才不落套。所以我诌了一首来,未必合你们的意思。”(70回)

 

宝钗道:“正是我也没有见他们。只因今日我们奶奶身上不自在,家里两个女人也都因时症未起炕,别的靠不得,我今儿要出去伴着老人家夜里作伴儿。要去回老太太,太太,我想又不是什么大事,且不用提,等好了我横竖进来的,所以来告诉大嫂子一声。”李纨听说,只看着尤氏笑。尤氏也只看着李纨笑。(75回)

 

37回海棠社成立之时,宝钗考虑的面面俱到,邀请了并没有请帖的李纨,并且倡导给大家取名号,宝玉的鲁莽浅薄显得非常幼稚,以至于宝钗嘲笑他是“无事忙”并戏虐他是“富贵闲人”这时候宝钗已经正确定位了两人之间的关系,显得异常洒脱。42回惜春作画,宝玉又显露出对绘画知识的短板,遭到宝钗的嘲笑。柳絮词透露出宝钗的志向和择偶标准,宝玉更不是她的菜了。75回查抄大观园后更是避嫌,彻底搬离了贾府。

 

宝钗已经知道宝黛的恋情,并且及早的将自己从其中的尴尬境地中解脱出来,又积极劝说母亲放弃金玉良缘的撮合,这才有了钗黛二人义结金兰,薛姨妈爱语慰痴颦的情节。那么薛姨妈到底有没有向贾母撮合宝黛婚姻呢,答案是肯定的,66回从兴儿的话中可以知道,贾母已经决定把黛玉当作孙媳的人选,这个决定在贾府内已经是公开的舆论。此前贾母面对巨大压力,一直在犹豫着公开宝黛的关系,而正是57回薛姨妈的进言让贾母做下了决定。“金玉良缘”暂时失败,可是随着元春死亡,贾母死亡后,宝黛姻缘无人做主,而当家主人王夫人是非常不喜欢黛玉的,贾政更是认为宝玉配不上黛玉,随着贾府被抄,贾薛两家相互倚仗,结成政治联姻,“金玉良缘”阴错阳差的完成合体,僧道二仙设定的命运就这样神奇的应验了。

 

在二宝关系的转变和澄清过程中,钗黛二人的关系也经历冰火两重天到冰释前嫌的重大过程转变,敬请关注《详解红楼第四回之宝黛钗关系解析Ⅲ》

 

                                                                                                                                       王一贴

                                                                                                                                      2014.6.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