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别近四月,今始入家门
(2020-05-17 10:36:37)
标签:
山海关防疫龙江码 |
分类: 大庆 |
我15号离京返庆。那天早晨阴天,山笼罩在雾气中。我和爸包饺子,先包20个饺子煮了,女儿吃完坐班车上班去了。吃完饺子,我刷完碗收拾了厨房,8:30离家。
518路将近9点发车,一个小时才逛荡到上地三街东口——北京又像从前一样开堵了;如果是赶时间,真的坐不住哇,更别提看书了——车一停心就提溜起来,哪能静下心来呢?在公交上我的心一直悬着,怕赶不上火车,直到到了地铁(上地站)心才放下来。早高峰已近尾声,13号线的人多并闷热,2号线人少且哇凉。
11点前到了北京站,取票,安检进站——跟平常一样,只听到测温的提醒,却没看到红外测温仪在何处。北京站也不像过去那样乱哄哄的,旅客都哪去了?
哈尔滨本是必由之路,大庆的防疫要求若是经过哈尔滨就得集中隔离,哪怕是经停都不行,好在还有一条内蒙线,我就像绕山一样兜着圈子往家迂回:从北京到山海关,再换车到大庆西(K429+K49),这样既避开了哈尔滨,也跟其后变成高风险区的吉林、舒兰无涉。
K429次11:27开车,接着对旅客逐一测量体温并登记,车厢里响了好一阵“36度几”的报数声。玉田站下去很多人,几乎无人上车,硬座车厢的“大座”成了卧铺,很多人放直身子睡觉,有一位还呼噜上了。
K429本是15:44到山海关,结果三点就到了,提前了3刻钟!这样我在山海关有了一个多时辰的时间,先在站前的莲花湖公园走了个遍(还爬上城墙走了一段,若不是背包拎着东西,甚至能接近第一关),又在周边四处打转,那些熟悉的地方已时隔两年,可却像是不久前的事似的。
17:16,我乘的K49次从山海关开车。我本来没打算在车上喝酒,可山海关“一游”来了兴致,“龙心大悦”,买了酒食开饮……某人的手机里传来并不算老的老歌,让人追想起从前的日子,那样的日子虽然不远,可与今天像是隔着天涯,因为,那样的日子再也回不去了!
16号清晨,K49次缓慢地行驶在大庆境内,一只毛色鲜艳的野鸡立在一个坟头上煞是奓眼,后来在一片树林里又看到一只这样的野鸡——只有在无人的荒野它们才能毫无恐惧地顾盼自如。
大庆的天跟预报的正相反,不仅晴朗,还有热度,哪里有雨的影子?
6点多些到了大庆西站,我没让家里来接,坐快1线公交回家。大庆的防疫比首都搞得还严格,出站要扫两遍码(一个龙江码、一个大数据),坐公交也要扫码(后来知道就是进商铺都要扫码),进小区更要扫码,自己小区的通行码;对于像我这样外地回来的,还要签个承诺书——好家伙,大庆简直是无码寸步难行啊!
扫过四遍码签过一个书,我终于回到一别近4个月的家——幸亏有个内蒙线、有趟K49,我才能回来而不用隔离,要不还真是有家难归呢!
回头再看这么多码,除了那个“大数据”,其实跟北京各小区发的出入证差不多,在我看来,这是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的一个例证,也是官员思维中新的形式主义或高科技迷信,好像使用了高科技就是管理到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