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三年级(下)评价方案
(2012-06-19 21:20:21)
标签:
杂谈 |
分类: 教学计划 |
语文三年级(下)评价方案
一、指导思想:
语文课程评价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形成性评价和综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而且应加强形成性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更应重视定性评价。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的相互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还要让学生家长也积极参与评价活动。评价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要综合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考试只是评价的方式之一。
二、评价原则、方式:
评价本着全面、公平公正、有针对性,积极发现学生优点,提高学生素质。评价以课堂表现,作业书写,测验和综合实践为主。
三、评价目的:
为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较好的学习方法,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有利于学生持续性发展。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从多方面考察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四、评价具体实施方法:
|
评价内容 |
评价内容及标准 |
评 价 方 法 |
|
|
识 字 写 字 |
识 字 |
评价内容: 1、 预习课本的识字。 2、 课堂检测的识字。 3、 课外阅读及生活中的识字。 (结合朗读故事比赛) 评价标准 5★预习课本识字、课堂识字和课外识字量均达到优秀。 4★预习课本识字、课堂识字和课外识字量达到良好。 3★-2★预习课本识字、课堂识字和课外识字量达到合格。 ★预习课本识字、课堂识字和课外识字量合格以下。 |
1、预习课本的生字:小组长检查评价,适当可写出评语,允许二次评价。每课一评价,单元一总评。 2、课堂检测的生字:教师抽查,全班开火车形式,对于难认难记的字可以评“识字小能手”的方式,被评为“识字小能手”的同学在期末该项成绩中加2分。 3、课外阅读和生活中的识字:教师评价,可以和班级开展的课外故事朗读比赛相结合。(课外故事均属不注音读物)一个学期最多进行一次。此外可以采用学生及教师观察的方法,根据平时课外识字情况进行评价。 |
|
写 字 |
评价内容:1、课堂老师指导生字书写情况。 2、写字本、基本功的书写情况。 3、铅笔字比赛。 4、测试卷上的相关专项测试题。 评价标准: 5★课堂写字及写字本、基本功和测试卷上相关专项测试题写字姿势正确,能够正确、规范、整洁书写;铅笔字比赛达到优秀。 4★课堂写字及写字本、基本功和测试卷上的相关专项测试题写字姿势比较正确,能够比较正确、规范、整洁书写;铅笔字比赛达到良好。 3★-2★课堂写字及写字本、基本功和测试卷上的相关专项测试题写字姿势一般,不能比较正确、规范、整洁书写;铅笔字比赛达到合格。 ★课堂写字及写字本、基本功和测试卷上的相关专项测试题写字合格以下。 |
1、课堂写字指导:教师评价和学生,主要采用观察法,每课一评价,单元一总评。 2、写字本、基本功:教师评价,主要是针对进步大的学生给予奖励小图标,每得到一个小图标该项期末总成绩加0.5分。 3、铅笔字比赛:每学期一次,教师和学生代表共同评价,获得优秀讲和进步奖分别在期末考试中该项成绩加1分和0.5分。 4、试卷上的专项测试:每单元一检测,主要由教师评价。 |
|
|
阅 读 |
朗 读 |
评价内容: 1、课堂测试:当堂教学的课文朗读预习。 2、阶段测试:在教材中任选8—10篇课文,由学生抽签决定朗读内容。 评价标准: 5★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语气、语调适当,能体会到人物的情感。 4★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能用普通话朗读课文。 |
1、课堂测试:组长评价,要求可以进行二次评价,适当写评语,每课一评,单元总评。 2、阶段测试:教师评价,每个学期一次评价。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要求不同,特殊者例外或优先。 可以要求采用二次评价或三次评价方式。 |
|
背 诵 |
评价内容: 1、教材中要求必背的课文及个别段落、古诗以及积累运用中的读读背背。 2、背诵《古诗80首》中的指定古诗10首。 3、测试卷上关于积累部分的专项测试题。 评价标准: 5★能十分熟练背诵教材中要求必背的内容及老师指定的古诗10首;测试卷上关于积累部分的专项测试题达到85%及以上。 4★能比较熟练背诵教材中要求必背的内容及老师指定的古诗10首;测试卷上关于积累部分的专项测试题达到75%至84%之间。 3★-2★能通过二次背诵或多次背诵达到教材中要求必背的内容及老师指定的古诗10首;测试卷上关于积累部分的专项测试题达到60%至74%之间。 ★不能背诵或经过多次背诵均不能达到教材中要求必背的内容及老师指定的古诗10首,或有其中一项不合格者;测试卷上关于积累部分的专项测试题在60%以下。 |
1、课本中的背诵:小组长进行评价,每次一评,期末总评。针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层次的要求,允许进行二次评价或多次评价。 2、古诗:教师评价,抽签测评,允许二次评价或多次评价。 3、试卷背诵测试题:教师评价,每单元一评价,期末进行总评。 |
|
|
理 解 应 用 |
评价内容: 测试卷上的阅读短文。 评价标准: 5★学生所得成绩占阅读题总分的85%以上。 4★学生所得成绩占阅读题总分的75%至84%之间。 3★-2★学生所得成绩占阅读题总分的60%至74%之间。 ★学生所得成绩低于阅读题总分的60%。 |
主要是教师评价的方式,每个单元一评,期末进行总评。 平时课堂阅读能力的体现占总成绩的30%,即课堂理解应用能力。(平时成绩) |
|
|
课 外 阅 读 |
评价内容: 1、童年书架的朗读(画出好词好句、家长签字)。 2、预习中的搜集资料。 3、课前积累。(课前5分钟) 4、讲故事比赛或演讲赛。 评价标准: 5★——能积极主动地阅读课外读物,主动搜集资料、主动积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讲故事比赛或演讲赛优秀。 4★——能按要求阅读童年书架,课外阅读量、搜集资料和积累较少;讲故事比赛或演讲赛按要求完成良好。 3★-2★——能按要求阅读童年书架,讲故事比赛或演讲比赛按要求完成质量一般,不能达到老师的要求。 ★——被动阅读课外读物和完成知识积累,完成的质量较差。 |
1、童年书架:小组长进行评价,每课一评,单元总评,期末总评。 2、预习搜集资料:教师评价。这里涉及到了分层次布置搜集资料的问题。基础组不强迫搜集;普通组要有搜集的资料,并能将资料疏通,进行念读;提高组的则是在普通组的基础上要求整理资料,用自己的话来交流。 3、课前积累(教师规定内容的积累):师生全体评价,要求有本子有内容,要有课堂的互动。每周一到二次的评价。 4、讲故事比赛或演讲比赛:师生全体评价。每个学期一次。分别设为一、二、三等奖,分别在该项期末考试成绩中加3分、2分、1分。 |
|
|
习 |
评价内容: 1、语文园地中的习作。 2、课后或课外小练笔。(个人日记) 3、作文竞赛。 4、考试卷中的作文专项训练。 评价标准: 5★——认真完成每次老师布置的小练笔,能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用词准确生动,语句通顺优美,标点符号使用得当;作文竞赛荣获优秀;试卷专项训练成绩达到85%以上。 4★——认真完成每次老师布置的小练笔,能够基本做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用词准确生动,语句通顺优美;作文竞赛荣获良好;试卷专项训练成绩达到75%至84%之间。 3★-2★——基本完成老师每次布置的小练笔,质量一般;作文竞赛达到合格水平;试卷专项训练成绩达到60%至74%之间。 ★——不能及时完成老师每次布置的小练笔缺次少次;作文竞赛为不合格;试卷专项训练成绩在60%以下。 |
1、语文园地中的习作:教师评价。每单元一评价,期末综合评价。分层次要求:基础组字数100字左右即可;普通组200字左右;提高组要求达到300字以上,语句及标点的表达要求也相应有不同的要求。 2、个人日记或作文竞赛:师生全体评价,被评为优秀者,获得“写作小能手”的称号,在该项期末总评成绩中加2分。 3、考试成绩中的习作:教师评价,每单元一次。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