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天使之翼——科比PK艾弗森

(2006-10-12 17:24:16)
这个话题终于到了动笔的时候了。

  把这话题列入随笔计划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了,一转眼,新赛季就快开始了,心想是不能再拖了。如果赶上新赛季的趟,适逢两人有所表现的时候写,那么无论我写的内容和新赛季的表现是否有关,结果一定会是很惨重的。把这话题拿出来抖搂抖搂,并非是什么招摇的噱头,而是长久以
来,对于这两个我所一直喜欢或者新近喜欢的球员,我觉得有所比较的必要,就当是我自己心目中对于这两人的定位吧。这篇文章可能是有些散乱,我想到哪里说到哪里,有兴趣的朋友可以随着我感性的笔调一起回味一下这两人的万千风云,就当是个追忆。

  第一部分:并非天骄

  在想到这一命题的时候,我脑子中首先闪现的是“天骄”一词。潜意识中,仿佛很恰当。

  鸣于九皋,傲啸苍穹,似乎是这两个青年才俊在NBA一贯的姿态。

  犀利中充盈厚重,诡异中不失大气。

  沉静时如鱼肠在鞘,整个世界都在等待那惊虹一现;狂放时恰似重剑无峰,风卷残云。

  王者般的从容与华丽,死士一般的嗜血与忘我。

  无论什么样的境遇下,似乎这两个人都是能够在所有的球员当中锋出磨砺、光芒显耀的。除了打球好之外,球迷应该知道得更多关于他们的一切。才华、勤奋、对抗、攻击、胜利、观赏性、傲慢、执著。我想这些关键词,大概可以粗放地概括出关于这两人的一切魅力。

  1996年乍一出世,便各自以艳丽不可方物的姿态震慑寰宇。艾弗森的早熟和傲慢,无论在球场内外,都为当时那个英雄辈出的年代的末尾,打开了一个让人充满亢奋地期待的缺口;

  科比如一块粗糙却已又无上的光华隐约闪现的璞玉,为那些已为王朝末年开始黯然失神的球迷找到了清新而古朴的风致。

  这两个人,注定是不会隐没在任何的浮尘之下的。只要他们能保持战斗的意识和能力,那么无论何时何地,所有的球迷都会以雾里看花般的通透,找寻出两人潇洒独得的身影。所以,直到今天,以及未知的明天,这两人,都会是我们瞩目的焦点。

  也许是这个世界太沉寂了,沉寂得近乎死寂,所以人们太渴望一个或几个横空出世的人物来一扫末世的阴霾。这两个人,应运而生。他们独特的个人魅力、高超的球技,在那个似乎专门等待他们的时代里,迅速生根,成为NBA的风景,甚至背景。成为了一个即将到来的新的年代的标识符。他们具备了新时代的王者的表征。至少已经初步占据了乱世之下的楚河汉界。

  天下,似乎已经盈盈在握。

  看那新秀赛季的艾弗森,以一股强大得不可思议的气势驾御着自己瘦小的身躯,居然如倚天出鞘,在那些猝不及防的前辈面前杀得血光四溅。庸俗铁器,更是徒呼奈何;科比尚且懵懂,但是独特的灵感、桀骜的个性却使得他能够以自己的方式舞动篮球,并得到球迷的认可。在任何技术统计和新秀赛季成就都距艾弗森相去甚远的情况下,居然取得了与后者几乎相当的声望。难道艾弗森让整个NBA都惊呼只不过因为他的得分、他的控球、他的速度和弹跳?想必不是。

  难道科比能够出彩就因为他的扣篮?他的观赏性很强的带球?肯定不是。

  这不能不说是种现象,或者说是种球迷群体乃至整个NBA的价值趋向。

  这两个人,从一开始,就占据了一个时代的醒目位置。

  天骄,应无异议吧?但是不。我不愿这样称呼他们。

  这是一个太过荣耀、太过沉重的称谓。我们的AI,我们的科比,无法负担起这样让人窒息得称谓。天骄,意味着一个年代的巅峰,意味着长时间把持自己所属的历史章节。他们没有;

  天骄,意味着铁血后的王霸雄图,意味着六军辟易,苍生俯首,上帝无言。他们没有。

  他们在球迷中的高高在上,却无法使他们登上NBA的真正巅峰。无论是球技、成就还是推动力。

  他们是草莽中的真英雄,却不是朝堂里的九五之尊。即使偶尔登堂入室,也最终还是为他人做了嫁衣裳。

  他们改写不了王朝沦陷的历史,他们领导不了乱世之后的重建。

  他们在球迷当中是融万千宠爱于一身,他们却无法感动功利的球场。

  所以,他们是我们球迷的宠儿。却在相当程度上,在NBA那冷漠得让人发指的秩序中被离弃。NBA挖掘着他们,利用着他们,包装着他们,从他们身上截取所需,以恩赐一般的姿态给予他们金钱、地位和荣耀。但是,这两人,直到现在,都是充斥着一股悲情的色彩,尽管这悲情,来得如此妩媚。

  他们不是天骄。只是我们的爱。

  第二部分:为什么是他

  “两人自进入NBA以来一直处于对抗状态。”

  球迷这样说。并亢奋地伸长脖子,关注着这二人的一举一动,在臆想中,把艾弗森和科比二人拈进一个没有出路的铁笼子里,幻想着二人以各自的才华、技艺、身体、意志相搏。在这场并不存在的角斗中,获得一种如同身受的满足感。

  事实上,这种被球迷所臆造出来的双人角斗,自有NBA以来便甚嚣尘上。从张伯伦、拉塞尔开始,直到后来的魔术师、大鸟,这种事实上并不存在的针锋相对一直被球迷津津乐道,仿佛其中一人都是为另一人量身打造、应运而生。他们来到NBA的球场上,大概只为这一生的敌人,要么打倒他,要么倒下。聪明的球员是断然不会沉迷于这种长时间的有针对性的缠斗上。偶尔尚可,但谁也不会拿自己的精力开玩笑。在球场上打球,永远都有比这噱头般的个人对抗更有益的东西等着自己去争取。对于球迷的这种偏好,狡猾的NBA不但不予警醒,反而创造一切条件渲染和滋长着,使之大行其道,以至成为一种文化现象。

  善良的球星,只管打自己的球,对球迷这种迫切的渴求,含笑不语。

  科比和艾弗森自一开始就被球迷塑立为最恰当的敌人。

  这两个强大的年轻人,象是为NBA插上了一对无上艳丽的翅膀,使NBA有了重新振翅的可能。

  那么这一对翅膀,这一对承载了NBA未来十年希望的翅膀,将把NBA,带向何处?

  这似乎不是他们两个要考虑的问题。这两个孩子,只是在认真打自己的球。他们甚至不知道,自己,已经和对方紧紧地维系起来。

  想想很容易理解。同年新秀、才华横溢、天才少年、相近位置、对得分有着强烈的渴求、极具观赏性和创造性的动作、出众的跑跳能力、个性张扬、无所顾忌。这所有的共同点,难道还不足以成为他们总被拿来比较的理由。——尽管他们都是万分地不屑这一比较。

  科比脑子里只有乔丹,AI的眼中根本没有科比。

  这么多年又过去了,对于或老或新的“类乔丹”球员,NBA出了多少两两对比的例子?然而这些对比,大都昙花一现或者很快见了分晓,而科比和艾弗森的相互比较,却愈演愈烈,十年了,永无停歇。

  然而在我看来。这二人,在主观上,从未将对手作为自己真正的竞争对象,在客观上,NBA的大环境、俩人各自的际遇、竞技状态的差异,也使得他们似乎永远都无法形成针锋相对的双人对抗,总是在缺乏对抗平台的情况下擦肩而过。一晃眼,两人竟然也都在NBA打了10年球了。

  时间过得真快。

  作为一个球迷,要固执地对这两人进行比较,我所选择的平台是:截取下来的时段。

  在各自竞技状态和竞技水平相对稳定的一个个时段里,对两人作技术特点和竞技水平方面的对比。

  当然,我所比较的,永远不会有如下内容:

  “霸气”、“对胜利的渴望”、“人品”、“相貌”、“拥有球迷的数量”、“身世”。


转自 搜狐社区 :作者 战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