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历史人文杂谈 |
http://s5/mw690/0018RAZQgy6QusfpEJSe4&690
清代皇帝皇后的墓地称为“陵”。嫔妃葬地称为“园寝”。以示等级上的区别。大清家法有着严格的规定,皇后崩逝后,或者与皇帝合葬在一起,或者单独为皇后建陵寝,而皇帝众多的妃子们,死后只能集中埋葬在妃园寝中,不能另行修建墓园。
清东陵的景陵,是康熙皇帝和他皇后的陵墓,据清典籍《后妃传稿》中记载,康熙有55位后妃,是大清皇帝中妃子最多的一位。在景陵的西侧,集中埋葬了四十八位嫔妃,显得有些拥挤不堪。相对于西侧嫔妃们的墓园,东侧却有着一座布局独特,建筑华美的双妃园寝,它们鹤立鸡群于整个妃园寝中,内部装饰更为奢华,增加了东西配殿,明楼和两座方塔。丹壁上还雕刻了丹凤朝阳的图案,且建在拥挤不堪的妃园寝之外,规制明显比杂乱的妃园寝高很多,按照大清的法规,所有的妃子死后,都必须集中葬在妃园寝中,不得违反规制,那么,这两座明显“违规”的双妃园寝,其中到底有着什么鲜为人知的秘密呢?里面埋葬的又是谁呢?
两座园寝的墓志铭明确的记载了墓中主人,她们分别是悫惠皇贵妃和惇怡皇贵妃这两位。也就是后人称呼的比较多的佟佳氏和瓜而佳氏。
这两位都是康熙的妃子,为什么她们的墓葬形式要有别于其他妃子们的呢?更为重要的是建造这两座园寝的居然是乾隆皇帝。乾隆皇帝是康熙帝的孙子,这也就是说,乾隆为两位奶奶建造了如此规格的陵墓。
乾隆为何唯独对爷爷康熙的这两位妃子,如此厚待呢?
这就不得不说到康熙与乾隆,这对祖孙的情谊了。
话说康熙六十一年,春天,这也是康熙皇帝渡过他人生中的最后一个春天。康熙皇帝的四阿哥胤禛(雍亲王)邀请父王前去他的圆明园牡丹台赏花。是日,春风佛面,春暖花开,康熙皇帝看着娇艳欲滴的牡丹,心情大好,把酒临风,老朽的康熙皇帝感慨万分,想起连日来皇子们为了皇位继承人的事情,不顾及亲情,大打出手,而唯独眼前的这位四阿哥却完全不理会这权利纷争,独自修心养性,舞文弄墨,怡然自得。康熙忽然感觉,这位四阿哥胤禛,才应该是真正的大清皇位继承人啊,将大清的江山托付给这样的儿子,就算死也瞑目了。
正想着,却见一少年走来,身材颀长,面容俊朗。
四阿哥雍亲王将这位少年介绍给康熙,这便是雍亲王12岁的儿子弘历。
史书上记载,当康熙皇帝第一眼见到皇孙弘历时,用了这四个字“见即惊爱”。意思就是一见到弘历,就喜欢上了这位少年。
只见小弘历,举手投足之间有一种同龄少年没有的智慧与沉稳,弘历背诵了一首《爱莲说》给爷爷听,康熙更是赞不绝口。康熙一生,阅人无数,他相信自己的眼光,那一刻他坚定地认为,眼前的这位皇孙,必定是大清王朝一位不可估量的接班人,他无限慈爱的对雍亲王说:这孩子一定要带入宫中好好的抚育,将来必成大器。
这位皇孙弘历,就是后来统治大清王朝长达六十年之久的乾隆皇帝。
那一年,康熙69岁,雍亲王45岁(也就是后来的雍正皇帝),弘历12岁。祖孙三代历史性的相会,这在后来的史书上,也就这唯一的一次记载。
这以后,小弘历便被接入宫中,康熙皇帝对这位皇孙关爱有加,无论是生活上,还是学习上都做了周秘的安排,生活上就安排了佟佳氏和瓜而佳氏来照顾小弘历。也就是躺在两座“违规”建筑中的女人。
佟佳氏是康熙宠爱的一位妃子,比康熙小七岁,可惜一生未能给康熙生个一儿半女,但在康熙心目的地位很高,无人能取代。瓜尔佳氏比康熙笑小整整三十年,是康熙晚年得宠的一位妃子,康熙看中这两位妃子来照顾弘历,无非是看中这两位女人的善良与贤淑,康熙相信,将小弘历交给这两位妃子去照顾,绝对的没有后顾之忧。
事实正如康熙所料,这两位妃子,不负王嘱,尽心尽力的将弘历抚育长大。
1722年,康熙将皇位传给了雍亲王(胤禛),有一种说法,康熙之所以将皇位传给雍正,其实是看中了孙子弘历,只有将皇位传给雍正,日后弘历才能名正言顺的子承父业,担起大清江山的责任。
还是这一年,康熙在避暑山庄举行了他人生中最后一次木兰秋狝,这段时间里,或许康熙知道自己的时日不多了,每日和孙子弘历在一起,小弘历懂事乖巧,每日帮爷爷磨墨,看爷爷习字读书,祖孙俩渡过了一段难忘美好的时光。小弘历为康熙的晚年生活带来了无尽的欢乐。
康熙驾崩后,雍正继位。有一种说法,就是著名的雍正篡位说。说雍正带着弘历在圆明园见康熙,都是他精心安排好的,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可见雍正的处心积虑。但是不管怎样,雍正死后,弘历便顺利的登基,这就是后来的乾隆皇帝,统治大清王朝六十年。
乾隆皇帝为了纪念两位有着养育之恩的奶奶,在位期间,破格为两位奶奶修建陵寝,打破了妃子不得另建园寝的祖规,这也看出了这两位爷爷的妃子在乾隆心目中的地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