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诗词写作 格律诗三要素

(2011-01-31 13:17:24)
标签:

转载

分类: 杂谈
    格律诗的三个基本要素:诗韵、平仄、对仗。
    前面讲了,格律诗是绝句和律诗的通称,格律诗包括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及五言和七言排律。那么,我们在写格律诗的时候,就一定要把握好以上三个基本要素。
    一、诗韵:就是诗的韵脚,格律诗一般只用平声韵。月沐在第三讲中讲到写格律诗有八大禁忌,其中三忌换韵及八忌新旧韵乱用,就指诗韵。简单地讲,就是绝句第二、第四句最后一字押平声韵且韵脚在同一个韵部,律诗第二、第四、第六、第八句最后一字押平声韵且韵脚在同一个韵部。无论绝句还是律诗,第一句最后一字可押韵亦可不押韵,常见古人诗中,五言首句多不押韵。
    二、平仄(既粘与对):所谓平仄关系,月沐在前面也讲过了,就是除去最后一字韵脚字外,第二句要与第一句平仄相反,这就是对,第三句要与第二句平仄相同,这就是粘。同样,第四与第三句对,第五与第四句粘。依次类推。
    三、对仗:所谓对仗,主要是指律诗而言的,绝句无所谓对仗。
    下面以平起式七律为例,讲一下关于对仗的基本常识:
    ○○▲▲▲○○,  ▲▲○○▲▲○。  (首联)
    ▲▲○○○▲▲,  ○○▲▲▲○○。  (颔联)
    ○○▲▲○○▲,  ▲▲○○▲▲○。  (颈联)
    ▲▲○○○▲▲,  ○○▲▲▲○○。  (尾联)
    律诗,一二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关于对仗,只指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就是说,律诗中间的四句,要求对仗。如果中间的四句不对仗,就不是律诗,即使对仗了,如果不符合平仄关系或无韵脚,也不能称做律诗,这是一般格式。也有特殊句型,古人律诗中,也有首联和颈联对仗的、也有只是颈联对仗的,今人作律诗,一般要求颔联和颈联对仗。
    所谓对仗,一般要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量词对量词。对仗有许多说法,如“工对”、“宽对”、“借对”、“当句对”、“隔句对”、“交股对”、“互文对”、“流水对”等。后面要专门讲。
    我们讲诗词的格律,主要就是讲平仄。关于平仄格式,月沐在第二讲中已经讲过了。
    下面以前人的诗句,举例讲解:

    举例一:
              绝句
           (唐 )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是一首典型的绝句格律诗,诗韵、平仄(既粘与对)、对仗,三要素全符合。这里要强调的是,绝句无所谓对仗,对仗当然更好。
    一、诗韵:这首诗是首句不押韵式,“天”、“船”在同一韵部,且是平声韵。
    二、平仄(既粘与对):第二句“一行白鹭上青天”与第一句“两个黄鹂鸣翠柳”平仄关系是“仄平仄仄仄平平”对“仄仄平平平仄仄”,第一字可平可仄,其余各字平仄对立;第三句“窗含西岭千秋雪” 与第二句“一行白鹭上青天”平仄关系是“平平平仄平平仄”粘“仄平仄仄仄平平”,第四句“门泊东吴万里船”与第三句“窗含西岭千秋雪”平仄关系是“平仄平平仄仄平”对“平平平仄平平仄”。
 换言之,所谓平仄,以绝句为例,第二句中每个关键字(主要在二、四、六、七字)与第一句中相应的字,平仄要相反,既为对;第三句中每个关键字与第二句中相应的字,平仄要相同,既为粘;第四句中每个关键字与第三句中相应的字,平仄要相反,亦为对。如是律诗,则第五句与第四句,诸字平仄相同,亦为粘,第六句与第五句诸字,平仄相反,亦为对依次类推。
    三、对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两个黄鹂”对“一行白鹭”,“鸣翠柳”对“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窗含”对“门泊”,“千秋雪”对“万里船”。
    举例二: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的平仄格式如下:
    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
    仄平通平仄,平平通仄平。
    全诗虽然押的平韵,但是没有一句合律的句子,而且前后联不粘,后两句失对,所以它不是格律诗中的绝句,而是一首五言古绝,或者称做古风诗。
    这里强调一下,月沐所举例的两首诗的格律,都是依旧韵(既平水韵)品读并讲解的,比如“一行白鹭上青天”句中的“一”字、“白”字,在旧韵中是仄声,而在新韵中却是平声字。新旧韵有很大的区别,所以在作诗中,一定要新旧韵分清,不能在一首诗中新旧韵乱用。
    古人写格律诗,是严格按照韵书来押韵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