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
(2004年7月1日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高句丽政权始于公元前37年,止于公元668年,曾是中国东北地区影响较大的少数民族政权之一。高句丽政权发源于今天的辽宁省桓仁县,公元3年迁都至国内城(今天的吉林省集安市),公元427年再迁都至朝鲜平壤。公元668年,高句丽政权被唐朝与朝鲜半岛的新罗联军所灭。桓仁与集安是高句丽政权早、中期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所在地,累计共465年。是高句丽文化遗产分布最集中的地区。
2006年8月,我们去东北旅游时,先去了桓仁县的五女山山城。这里是高句丽政权建立的第一个都城。它规模宏大,体系完备,保存也较完整。城内分布多处高句丽早期的重要建筑遗址及生活、军事遗迹。
http://s8/middle/3e660be0t9b963da03a87&690
五女山山城入口处
http://s15/middle/3e660be0t9b964741a8fe&690
高句丽山城建筑遗址
离开桓仁,我们又来到吉林省的集安市。公元3年,高句丽政权迁都到这里(当时称国内城)。现存近7000座高句丽时代墓葬——洞沟古墓群。它堪称东北亚地区古墓群之冠。
http://s7/middle/3e660be0t9b9695078c86&690
洞沟古墓群
http://s12/middle/3e660be0t9b969794f47b&690
http://s11/middle/3e660be0t9b9714aa79da&690
太王陵
太王陵是高句丽第19代王好太王的陵墓。根据出土的文字砖推断,始建于公元391年(东晋年间)。太王陵是高句丽王陵中唯一确定年代和墓主人的墓葬。好太王姓高,名安,在位22年。此时正值高句丽政治、经济、军事的空前发展时期。好太王一生东征西讨,开拓疆土,是高句丽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人物。
太王陵是一座大型方坛阶梯石室墓,墓高达15米,由山砾石和花岗岩混筑。太王陵是夫妻合葬墓,早年被盗,石椁和棺床都被打碎。
http://s16/middle/3e660be0t9b96a9ce2e7f&690
好太王碑
好太王碑是中国现存最大的石碑之一,被誉为“海东第一古碑”。好太王碑是第20代王长寿王为纪录其父亲好太王一生的功绩树立的。
http://s9/middle/3e660be0t9b96ae4a96e8&690
好太王碑高6.39米,幅面宽1.34-2米不等,用一整块火山岩修凿而成,重达37吨。没有碑首,碑身表面凹凸不平。经历1500年仍屹立不倒。最珍贵的是碑身的文字。碑文为汉字,四面环刻共1775字,现在尚能辨认出1590余字。文字主要是隶书体,有部分篆书或楷书体,是中国书法由隶入楷的重要例证。
http://s1/middle/3e660be0t9b96ddb3f630&690
将军坟
将军坟是高句丽第20代王--长寿王的陵墓。长寿王(公元394-491年)名高链,因去世时已是98岁高龄,谥号长寿王。长寿王公元413年继位至491年去世,在位时间长达79年。此时正值高句丽的全盛时期,公元427年他将高句丽的都城迁至平壤。这标志着高句丽将其扩张的方向从中国辽河以东地区转移至朝鲜。
将军坟是现已确认的王陵中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属于方坛阶梯石室墓。外观呈截尖方锥形,故有“东方金字塔”之称。将军坟是用精琢的花岗岩石条垒砌。底部近于正方,边长31.58米,墓高12.4米,由22层石条逐层内收构成。
将军坟是用巨大石条中间填充河卵石构筑,自身重量产生向外的张力。为抵消张力,保证其稳固,每面由重10余吨的3块巨石倚护。现存11块(后面中间缺少一块)。
http://s16/middle/3e660be0t9b970a642d7f&690
将军坟的陪葬墓
将军坟后面原有一排陪葬墓,1997年清理发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