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细节

标签:
健康情感文化 |
在拉萨待了数天,去花五元钱门票进去看了布达拉宫,去了有点凋敝和荒凉的罗布林卡,还在青海、新疆进藏公路的终点纪念碑下我们数人合影,这次我想找这张照片,却再也寻不到了,其中有三人已经离开人世了。
上次去拉萨是2016年的元旦,至于如何去到拉萨,至今我都恍惚,为什么去了拉萨,为什么在那里待了一段时间,我想不起缘由以及我为什么离开。说来真是荒唐之极。就像我带着相机拍摄了许多好看的照片存在计算机里,最后莫名其妙的按了一个删除键将那些来之不易的照片全部删除,2016年西藏之行的蛛丝马迹彻底消失一样,我真的像是做了一个荒唐的梦。
于是我总是想去西藏转转,再想用心仔细看看拉萨的新面貌,看看布达拉宫的宏大和庄严,以及八廓街、大昭寺、小昭寺,还有远离市区的色拉寺伦不拉寺等,因为拉萨是一个灵魂洗礼的地方,就想躲避喧闹静悄悄地去感受宗教的熏染,哪怕就是闻一闻熏香的味道,看看那些喇嘛和教徒的缓慢神圣的目光,我都会满足。前年几个发小去拉萨游玩,很想与他们同行,却因为这样原因或那种诸多不便,人家就是没有带我前往拉萨。于是我就萌生了一种念头,一定要去拉萨转转,而且是参加国内最高海拔城市马拉松的比赛。
当然参加拉萨马拉松比赛是需要运气的,前年和去年的拉萨马拉松比赛报名时间只有半个小时,比赛名额就告罄。今年则是拉萨马拉松比赛日期推迟了一个月,失去了最佳时间,让我们这样跑马打酱油一族幸运入选,要知道拉萨马拉松比赛年龄要是70岁就不好报名了。所以我很开心既能完成去拉萨游玩的夙愿,又能完成在海拔3700米的城市比赛的
我选择八廓街几百米的拉萨白雪家庭旅馆,这是一家很舒服的藏式旅馆,大厅很大,中庭高高的窗户透亮,让人很惬意地坐在藏式沙发上,围着桌子看书,喝茶,就餐,而不必拘束待在住房里。主要还是店主非常友善,他的儿子是一个居住在广州的大学生,恰好回家遇见我,能详细给我介绍藏传文化的精髓和礼仪,让我收获不少。
国内很多城市都不止一次的去过,可是这些城市去过后就没有再去游玩的欲望,但是拉萨绝对是一个例外。在这座3700多米高度的高原城市,不是很奢华,却因为人少,城市空旷,显得市区街道人行稀少,除了布达拉宫广场附近和大昭寺、八廓街外,多数街道上寂静少有行人。那些摇着转经幡的藏族老人总是缓慢地走过,嘴里总念着六字真言,我感觉这座城市是温暖的。不像其他城市总是拒人千里之外。我情愿一趟又一趟在北京路上,在八廓街在罗布林卡在西藏博物馆还有药王山等处转来转去,像是一名虔诚布道的喇嘛,也像是寄托什么信仰的朝圣者。我愿意看着那些黝黑的脸庞洋溢着真善美的纯朴笑容,他们处惊不变见怪不怪地望着穿运动短裤背心在他们匍匐千百回的街道上跑步的我,这也是时间改变了世界。若是上世纪90年代时,我也不敢这样跑啊。
一天早上我从所住的旅馆去拉萨马拉松比赛的起点,六点的拉萨天空还沉浸黑暗当中,我沿着八朗学二巷曲折蜿蜒的巷子行走,像是穿越时光,一间藏式房屋的窗户透出房间的光亮,我望见房间里一位藏族大妈面对神龛,双手合十,闭眼呢喃,虔诚如一做着经事。我想着应该站在窗户外面将这一难得的画面拍下来,留作自己念想。如同人性的光芒从这样日常普通生活的缝隙中流泻出来,想阳光钻出云层,它惊鸿一现的照耀是我莅临拉萨最幸福也是最值得记忆的一瞬。我愿意这样舍弃其他林林总总的琐碎,而就心甘情愿地珍藏这样的一瞥。
拉萨,就这样在几千公里的跋涉和几千米的爬升,越过长江黄河沱沱河拉萨河,还有黄山、泰山、华山、念青唐古拉山等等山脉的阻隔,终于看见了湛蓝的碧空和几乎伸手抚摸的白云,没有什么缺氧的感觉,却有着至亲至爱的感觉。
还想着拉萨的种种细节,可是我到了海拔只有十几米的江淮平原,却感觉自己的大脑窒息和缺氧了,似乎很多拉萨的细节都忘记了。
前一篇:高温里的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