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之乐

标签:
历史情感文化 |
既然如此,就只能选择一项活计去做,就像人说的百无一用是书生,只能蹲在家里看书。
看书是一项技术活,要选择自己中意的书籍去看,千万不要好高骛远,以为自己时间多,精力好就可以肆无忌惮地饱览群书,实际上做不到,你的精力,你的眼神,还有你经常浮想联翩,这是与少年不同的关键。那时清纯,没有杂念,心无旁骛一心只顾读闲书。
而现在则不一样了,自以为多情善感,经历丰富,像群山都攀爬过一样,接触很多人和事,于似乎就经常阅读时大脑洞开,想入非非,甚至以自己的经历去完善一些名著中故事情节,还要补充作家没有写出的意思。每一次阅读都变成了一次再创造的过程,像《安娜--卡列琳娜》、《简爱》都是如此,我阅读很慢,读着读着就读不下去了。可能这个原因让我总是徘徊不前。
现在我看书都是从图书馆里借书看,像以前自己购买的很多书都堆放在家的角落里,甚至是地下室里,落满了灰尘,成为一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包袱”,我想如果在自己离开的时候,一定会将这上万册书籍捐了出去,给喜欢读书的人最需要书的人送去,就是裸捐。想想自己小时对书籍充满的挚爱,为了读一本杂志,不惜弃学逃课去图书馆翻阅,满足自己的求知欲望。
现在最诡异的是自己这么爱书的遗传基因没有一点传递给自己的孩子,就是自己辛辛苦苦千淘万漉的宝贵书籍,堆放在家里不为小孩所动,这是最揪心的一幕。想想都想流泪。
有人说就是读不了书,就每天看看自己的藏书也是幸福满满。可我却是伤心流泪,因为面对琳琅满目的书籍,我只恨自己生不逢时,没有两条命,如有一定会认真的,竭尽全力去阅读书籍,就像小时候躲在被窝里逃避大人的叱责一样,就像在农村黄泥土屋就着如豆的油灯,聚精会神的读书,甚至读到东方欲晓,天色大亮。真的,我面对书橱沉甸甸压弯书架的书籍,没有任何喜悦,也没有丝毫的高兴,只有悲哀。
抓紧时间去读自己喜欢的书,就在当下,真的不能懈怠和敷衍啊。就是《读书》杂志也是好书,一册在手,喜悦无比;《三联生活周刊》也是杂志中的精品,这样言简意赅,面对现实生活的好杂志不多了;《随笔》也是每次必看的精品;《散文》和《美文》也是喜闻乐见的宝物,还有很多的杂志,顾不上浏览,只能恨自己没有更多的时间翻阅。
可见无论是读书,还是藏书,均与心情相关,也都与闲暇分不开,只有身闲心闲,才能真正得到读书与藏书之三昧。古人对此最有心得,所谓“细雨潇潇欲晓天,半床花影伴书眠”,“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所谓“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高枕北窗寻乐地,拥书南面作长城”。
书,读或不读,透露出的其实都是一个人与书相伴时的悠闲与自在。闲来无事,一卷在手,或阅读,或赏玩,泡一杯清茶,慢慢啜饮,即可偷得浮生半日闲,当是何等快意的事情。我觉得,诗中这个“偷”字用得尤妙,真切地表达出一种人在江湖的无奈和不甘——万物嚣扰,众生奔竞,人生既然无法摆脱俗务缠身,也只有偷来的时光方觉珍贵,才能倍加珍惜。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前一篇:杨柳依依,不胜悲伤
后一篇:我对DeepSeek的爱和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