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09日

2025-02-09 08:08:37
标签: 历史 情感 文化

母亲离去了,老屋也是空空如许,这些年的春节,也没再回去过,早就感受了回不去家的滋味。除夕夜里,我在遥远的合肥,在整座城市寂静无声的夜空凝望西北方向,想着再也回不去兰州的老屋,看着各家各户亮起的灯光,看着那些忙忙碌碌喜气洋洋的身影。瞬间,突然我想起有这样一家人,应该抽时间专程上门探望他们去。这种想法随着大院故事的连篇累牍的写出,我的心里竟有一种深深的愧疚,我忍了又忍,想着趁早去看看,不能再一错再错了。 

 这位七局的老人姓董,我应该称呼他为董叔,他就在省建的预制厂上班,应该还是单位的负责人。上世纪的79年至83年我在河北宣化上学,未曾想到我父亲与他闲聊,让他知悉了我求学读书的地方恰好就是他的老家,印象中他和他爱人都是宣化人,一同上学一起分配到七局单位,后父亲有幸与他俩成为同事。 

 上学时期,也是苦不堪言的腹中空空读书日,“漏船载酒泛中流”,嘴上早就淡出个鸟来。位于塞上洋河盆地的宣化,除了驻军多,学校多外,生活很是贫瘠,作为一个穷学生想上街改善自己的胃口,却是有点难,学生食堂的饭菜几乎都不重样的土豆炖白菜,萝卜烩粉条,每个菜在食堂窗口由宣化口音:“扒份”,意思是8分一份,音调从嘴巴出来时要在嘴里绕一下像洋河水一样有点悠然顿挫的音符。平时有的过油肉,基本上是吃的人多,做的不多。我有时一个月也见不到过油肉的一丝身影。

 1981年的秋天,这位父亲的同事爱人去宣化探亲,出于善良和慈爱,专门告诉了我父亲,约我去董叔爱人家里一叙,实际上是找了一个合情合理的理由,改善我的生活。如果是现在去人家做客,应是非常有面子的好事,更何况在40多年前,生活条件相对窘迫,一个家庭认真准备一桌相当奢华的美食接待素味谋面的穷学生,可真是珍馐美馔,让我大快朵颐。几十年过去了,我依然记住那顿让人解馋过瘾的佳肴。还有热情款待我的阿姨一家人的深情厚谊。毕业几十年一直忙忙碌碌,漂泊不定的生活,成家立业的艰辛,让我渐渐地淡忘了寒夜馈赠一杯暖人酒的价值。

 我好像还是两手空空,没有一点人情世故像是拎点点心或水果去人家赴宴,除此之外还携带一位校园“帕托”一年的女友上门,现在看来自己在情义和规矩上做的很差劲。我坐下来,品尝了阿姨家认真烹饪的羊肉口蘑做浇头的卤汁,从蒸屉里冒着热气腾腾莜面窝窝沾着喷香的卤汁吃,别提多好吃了。还有一道黄米面油糕也让我一直都未曾忘记,其他菜肴早都烟消云散了,唯独这两道宣化名吃始终存于心里。 

 这几年我先后去过宣化几次,要么是学校的聚会,要么是去内蒙古草原路过,难有闲暇在宣化鼓楼大街找一处僻静的小店,要一个砂锅想品尝当年的味道。直到去年我特意一人去了宣化古城,专门探望宣化西北角地质学院旧址,校园早已人去楼空物是人非,只留下一个叫做“地院巷”的名字让我孑孑独行,徘徊不已。

我知道很多东西早就如云烟一般没有痕迹,那年一起赴宴的女朋友早就分手了;存在45年的母校也搬走了;身边最重要的父母都远走天国了;我在宣化朝阳楼附近的一家饭馆里,没有选择常吃的砂锅专门挑选念念不忘美食。我面对一笼莜面窝窝和羊肉口蘑汤,还有黄米油糕时,吃着吃着眼泪掉下来了,这是因为触景生情情不自禁,当然我又想起了四十多年前的事情。

后来我才知道自己的哭不是吃饭,而是我看见了这座藏在小巷深处的店铺附近是宣化邮局,每个月父亲都会准时汇出生活费,一次不落的守时就像太阳升起,夕阳的溅落规范。宣化的邮局又让我想起人间别久不成悲寓意,我是愧疚的,隐隐约约陪伴着我。

 大约也正是从那一刻开始,我明白了,在以后的很长一段岁月里,于我而言,一定要及时将自己内心的感激表达出来,千万不能怀有侥幸的心情想着人生还早,机会还多,实际上我们正在与那些珍惜的人渐行渐远。如有机会,我一定不会放弃登门致谢的礼仪,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久远了。就是今天突然觉察到自己的不妥和慵懒,赶紧用一种文字表达内心的忏悔,或许这样的救赎能让我内心平稳一些。

真心地感谢董叔及阿姨一家对我的馈赠。 年是要过的,那个灵魂深处的家却是再也回不去了。好在,渐渐长大的孩子安抚了我内心寥落的过往。于是,每到年终岁尾,我的心底里仍旧有着小小的企盼:唯愿岁月年年静好,好人一生平安!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