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看这本《可是,我开的是书店》

(2024-08-21 11:25:12)
标签:

健康

历史

情感

文化

我看这本《可是,我开的是书店》


昨天是我最沮丧的一天。从早上开始。凌晨4点我出门准备跑步,天气不是一般的好,因为19号傍晚,合肥城区狂风大作,暴雨倾盆,经历了一个多小时的雨水洗礼,天空的雾霾没有了,尘埃洗涤了,天空湛蓝了,空气洁净了。可以好好跑一圈了。但是,就在我准备跑步时,天上滴落了数滴雨水,我感觉天还会下雨,于是就偃旗息鼓回到房间里,放弃了跑步。在床上躺了一会,天空大亮,太阳出来了,就是没有下雨。于是我有点落寞和郁闷。
去图书馆看书,心情全无,不想写字,也不想看书,就这搞搞,那弄弄,一会就到了中午时分。想着当天有两场马拉松比赛中签与否的公示,我上网看了一下,真幸运,两场比赛全都落榜。尽管我对参加的两场马拉松比赛的报名就不热心,这些比赛都参加过,也不是什么非要参加不可的赛事,能中签就跑,不中签也无所谓。可没有中签也是接二连三,这说明运气来了挡不住,运气没有时,倒霉事就是接踵而至。
下午至晚上,一直再看一本书《可是,我开的是书店》,这样的心情才能津津有味地阅读这本书。
2017年孙晓迪怀着对独立书店的美好想象,在沈阳创办了离河书店。开了两个月,她就发现一切都跟她想象的不一样,。她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困难,最大的问题就是挣不到钱。
书里作者毫不掩饰地讲述了开书店这件事带给她的痛苦与愤怒。她痛骂跟书店抢资源的电商平台,嘲讽走进书店的各种奇葩顾客,也劝说过很多想开书店的人,让他们离书店远一点。不开书店的人不会知道:书店并不是美好无垢的桃花源,是一桩尘世中的凡俗生意。
书店开的时候不对,她开门时正是实体书店走下坡路,网上购书和阅读的时代到来,其次,现在人忙的不亦乐乎,少有时间坐下来静心读书。我上世纪年代末时,在北京就喜欢转书店,每一次去恨不得将所有的背包都揣满书籍,我家存的许多书都是那时候买的,现在依旧原封不动陈列在家里的书橱里,堆放在地下室角落里,落满了灰尘,而具有讽刺的就是买回来的书从来不读,而阅读的书都是从图书馆里借到的。
那是北京的“风如松”,北京人大书店,当代商城书店,三联书店,珠市口的古旧书店,还有超大的书店都转了一个遍。可现在我约有二十年不去书店了,在北京去首都图书馆去借书或看书,在南京去家门口的金陵图书馆看书,在合肥,也到家附近的安徽省图书馆看书,或是合肥图书馆看书。基本不去书店购书了。现在常去书店的都是年轻人选择新潮时尚的书籍,而中年读者很少购书,这也是实体书店不景气的原因。所以我对作者的人文情怀的理想予以理解和赞赏,也忍不住对作者所抨击的一些小人庸俗做法感到内疚,因为我也难以免俗,比如去书店偷窥书籍流行排列,选择在网上选购或图书馆里借阅。也是导致人家辛辛苦苦白忙活一场的间接推手。
还有这家离河书店开办的日期不对,刚刚开业不久,赶上了猝不及防的几年疫情,这是天灾人祸,让她的书店突然间就人员寥寥无几门前车门稀。这放在谁的手里都是难以承受的巨大困难。
由此联想我身边的同学凡是怀揣梦想,进行创业的每一个人都会遭遇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像我的一个同学去农村养狐狸,也是经历了千辛万苦的磨难,最终也是功亏一篑。我的一个同学开办经营了一座规模不小的酒店,正当生意红红火火蒸蒸日上的时候,却因酒店邻近熟人地方,来往都是邻居或朋友,酒店生意难以为继,最终选择关门。但是我对他们努力创业的过程特别欣赏,若没勇气,咋敢这样操心费事,甚至废寝忘食全身心扑在自己的事业上。成功固然可喜,但他们的砥砺奋进的精神也像书店开办者孙晓迪一样。
我喜欢本书的最后一段话“不开书店的理由有一万个,但是只有一个,也能让我坚持开下去。喜欢书店的人很多,他们需要我,需要我的离河书店,那我就陪着他们把书店永远开下去。”
看完书,我一夜没睡,原先好的睡眠竟然思绪纷繁,难以入眠。我想是被这本书所触动,让我知道人在什么时候都有低谷,就像昨天自己的遭遇一样。问题就是想开些,没中签就少跑吧。多看看书,做些实际的切实的身体锻炼,过好每一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