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期刊杂志的最后守望者

(2024-06-03 10:46:20)
标签:

健康

情感

文化

历史

期刊杂志的最后守望者

期刊杂志的最后守望者

期刊杂志的最后守望者

期刊杂志的最后守望者

期刊杂志的最后守望者

期刊杂志的最后守望者

期刊杂志的最后守望者

期刊杂志的最后守望者


昨天是我外出二十天回到合肥,首先去到安徽省图书馆看书,因为习惯了安静环境下潜心读书,写字。在家里总会被这事那事所侵扰,总是六神无主,心不能沉静,不能心无旁骛的学习。
我一早就到了图书馆,进了期刊杂志阅览室,看见大厅的一角堆放着去年的旧杂志处理,这是省图做的最得读者心的一件好事,这些过期的图书杂志处理给喜欢收藏的读者,能够继续发挥期刊杂志的价值,是一件大快人心的好事,每一次我都不遗余力选择和购买过期的期刊杂志,主要源于一种情结。
五十年前,我才十四、五岁,在学校学不到什么知识,个别老师完全就是糊弄“洋鬼子”那般对付我们,课文就是照本宣科,甚至随便让我们自己看看就可以了,也不考试,也不升学,更没有什么高考,老师和学生都在混日子,最后反正都是一锅端全去农村插队劳动。也许稍微偷看了几本书的我,被对知识渴求的愿望所焚烧和追求,想方设法地寻找读书的地方。

我去了位于兰州中医院敦煌路上的七里河图书馆,一间只有二十平米的土屋,放着区区可数的几本杂志和书籍,甚至赶不上现在一般人的书籍摆放,我索然无味,不屑一顾。但是我被告知兰州市图书馆以及甘肃省图书馆的位置,使我充满了希望和向往。
兰州市图书馆,位于中央广场向东的一座二层楼的小院,局促的几间房子分别是借书处,那时图书借阅证要凭工作证借阅,中学学生证只能借阅就在大厅里浏览的书籍,闭馆前将书籍归还。不容许外借回家。

省图书馆也是一样的规矩,好在省图书馆里放在阅览书架上的各省市新出版的杂志多,像四川文艺,朝霞(上海文艺杂志),甘肃文艺,河南文艺,辽宁文学,湖南文艺,等等,那时很少称呼文学的,都以文艺为刊物名称,似乎也不会起什么特色的名称,如芙蓉,湘江,长安等名称,但是我印象中攀枝花出版一份攀枝花文艺,期刊办得很有特色,常常看到“火红的攀枝花硕硕绽放‘’的诗句。现在雁滩黄河边上矗立的一座庞大楼宇就是甘肃省图书馆,那时还是在通渭路上一个犄角旮旯里破败潦倒的庙宇,就是省图书馆。
曾经在那些图书馆里接触到不少的好书和杂志,只是开阔了自己的眼界,培养了终身读书的爱好,其他也没有什么收获,我只是知道书到用时方恨少,读书是一辈子的大事。所以到农村插队时,我带了不少的书籍去在生产队农民的小土屋里昏暗的灯下面阅读了不少的书籍。遗憾的是没有高人指点,有目的选读有价值的书,像经典著作,像古文观止,四库全书,诗经或唐诗宋词之类,为文科的喜好奠定基础。
现在选一些喜欢的期刊杂志,主要还是散文之类的多,像《散文》,《名家散文》,《散文海外版》,《美文》,《随笔》等都是我经常阅读的,但有时没有时间仔细阅读完,现在恰好能有过期的杂志处理,正好满足了自己阅读和收藏的嗜好。况且这些期刊杂志也不贵,全部下来才几十元钱,还不够一本装潢精华的书籍的价钱呢。
问题是自己买了回来,如何加以利用仔细阅读,因为旧书还没顾上仔细阅读,新的书籍有蜂拥而至,让人目不暇接,这也是新时代新文化的特点,很多人已经不阅读纸质期刊杂志那,我们大概是最后固守传统文化的读书人,除了书籍就是期刊杂志。
这次在银川,学哥闫国伟送我走时,怕我旅途寂寞,还特别有心送我三本杂志,《特别关注》,《读者原创版》,我在路上认真阅读了,看来学哥和我一样,无论咋样变,都摆脱不了对期刊杂志浓郁的情结。这大概就是我对期刊杂志一往情深的原动力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