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春日正好去远行

(2024-04-29 15:29:44)
标签:

健康

历史

情感

前天,就在我以杞人忧天的情绪写了《74届中学毕业生》,之所以没有确切写出到底是初中生还是高中生,我有着模棱两可的绥靖,因为我感觉我们的中学生活充其量就是一个初中水平,无论是文字的能力还是数理化的水准,远远落后于现在的初中生。我只能写了了中学生,含水分的中学生。
第二,我写这篇文字的意思是我个人不愿参加什么同学聚会,因为我们自凄凄惨惨狼狈不堪走出中学校门后,已经相聚了很多次,或是20周年,或是30年,甚至42年等等的相聚,已经将很脆弱的同学情感挥霍的消失殆尽,现在谁还能感人肺腑的述说点点滴滴同窗情发小义,谁还能潸然泪下的回忆曾经的往事,“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虽然我是不愿参合什么同学聚会的事情,但是我不能诟病或恶语其他同学期望相聚的热情和诚意,若有能力会不竭余力为同学们的相聚呐喊鼓劲。正如我说过,能在这样的年龄仍旧念及发小情同窗义的现代人很罕见,很多早就没有踪影了。
就在我的文字刚刚出来,就被人断喝:说他们已经厉兵秣马打好行装,等待出发了。真是行如风,立竿见影。正像老高的微信所说的一样:六班的15位同学,已经订购了5月7号的Z55次快车,晚上9点18分由兰州出发,8号下午1点多抵达北京西站,随后就直接赶往天津,开始他们的“探亲或同学相聚”之旅。
这段微信告诉我,我丝毫没有任何怀疑,因为时间、地点、人数和目的都昭然若揭,明明白白写在那里。这样的事情真是惊呆了我的眼球,六班同学也太“恐怖”了啊?什么都不说,既没有安民告示,也没有“招标”,直接就既成事实,让我不得不佩服六班同学的干劲和气概。虽然我也不是什么六班的亲戚,也不会在意几班几班的事情,这是人家的事情,尽量少发感慨和妄加评论。
可是我的好友在里面,像李明、老肥子,还有几位“暗送秋波”的女同学(只是开玩笑,实际一点都没关系,比如去年我在滨河马路见到一位六班女同学,想去搭讪,又没贼胆,就假装路遇陌生人一样,去询问如何走路一番拙劣伎俩),更别说高海明了,这个就是折腾的伙计,临头到脚都安静不了的游侠,志在做当今中国的“徐霞客”,似乎没有在兰州文静地生活一个月的时间,不是新疆就是西藏,不是云贵川就是湘赣粤,就是春节过后的几天时间还有闲心去在三亚的椰子树下眺望祖国的万里海疆,弄得我们惊诧的六神无主。说他是独行侠也不对,人家明明是两口子,可是这般神游,这般如无人之境的出入,也太励志了啊。似乎我的眼睛都跟不上老高的脚步。
这次六班同学的壮行,与老高脱离不了干系,没有老高的运筹帷幄,没有老高的策划于密室,点火于基层,没有老高的摇车或忽悠,六班同学绝不会这样团结一心步调一致聚集在50周年同学相聚的大旗下,“夫发号布令,而人乐闻;兴师动众。”这个夫就是高海明,他担负组织、联络、运作的职责,也收获了喜悦和信心,当然成功与否的压力也在他身上。
15人的队伍,出门在外也是一件颇费精力的事情,要组织活动安排恰如其分,多数人满意,要费心筹措吃、住、行,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对天津同学的汇合,相聚少不了打扰和麻烦,需要老高用心安排,细致入微。
六班的同学有干劲,开了一个好头,做好了给我们树立榜样,也势必让我们模仿或学习。但是这样的事情只能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真正能羡慕的就是六班同学的勇气和魄力,其他真的模仿不了。
就此祝福了,预祝六班同学的天津之行顺利开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