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个人的阅读

(2024-02-07 10:22:12)
标签:

健康

情感

文化

一个人的阅读

一个人的阅读

一个人的阅读


年前的安徽省图书馆,也出现少有的清静,人们都忙于过年前的准备了,买菜炖肉,处理鸡鸭鱼肉,打扫门庭卫生,洗洗刷刷,只有像我这样落得一身清净的人才显得无事可做,才能跑到图书馆读书。

昨天归还了几本省图借的书,赶紧记下来,以免忘记。

一本《我买菜去》,是安徽地产女作家的散文集,主要写了安徽地方菜肴的特色,像滁州炖肉,宣城时令笋子如笋荚,笋干,青笋等制作菜肴的风味,还有臭鳜鱼,臭豆腐等皖南特色菜,作者在安徽等地生活多年,经常出差利用这样机会,品尝各地的小吃,像梅干菜烧饼,淮北的地锅鸡,蚌埠的烧饼卷菜,合肥却很难拿出手的特色小吃,她在合肥生活多年也感觉这是合肥成为省会历史短的原因,不像芜湖。安庆、蚌埠那样既有历史的积淀,也得益于交通中枢,南来北往四通八达的小吃汇集。

一本《城西》,是安徽人,现在居住北京,他写的此书主要回忆当年生活在家乡的情景,多是对人物和事情的记叙,写得也很有情趣,值得一读的朴实的书籍。

一本是大作家王蒙的散文不是散文,回忆不是回忆,论文也不是论文,更多是一些标点口号似的议论,凭借他以往的名气,年轻时写过《青春万岁》后被打成右派,发配新疆接近二十年,后平反回北京,写了不少长篇,后来当上文化部长,原先还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挺受看的,可是一当官语气就变了。

我也是被他的名声所吸引,毫不犹豫借了他的书,当晚一读,确实不能粹读,言之无物或是教训别人的口吻比比皆是,甚至他出题就了事了,让别人去做后面的事情,这样的“大作家”的水平真的没什么可欣赏的,可以说他的高峰时候早就过去了,老了90岁的人,还挺清高的志得意满告诫别人,我看了几十页就准备缴械投降了。

我借了一本云端的《锦时素年》,这是一本笔调轻松幽默美食笔记,过年了,看看这样能一饱口福的餐饮书籍,也可以解馋,还可以愉悦心情,确实是好事一件。

借了香港美食作家蔡澜的一本《美食饕餮》,我上次借了他的《美艳的女孩》一书,还没看完,接着继续看他的美食。这位风流倜傥的作家,毫不隐晦他的一生两大爱好,一是美食,二是美色,并用他妙笔生花的文字,撰写了几十本书籍,在香港、台湾、中国大陆都受欢迎。“人生的意义就在于吃吃喝喝,以兴趣为工作的生活,是我一生的追求。”——蔡澜。以“享受人生”为正业的蔡澜,对生活的态度就是“玩”,在股掌之间玩出出神入化的境界。就连老友金庸对他也甘拜下风:“论风流多艺,我不如蔡澜,他是一个真正潇洒的人。”
借了一本刘亮程的两个村庄

以《在新疆》荣获本届鲁迅文学奖的作家刘亮程自称是一个“老新疆”。他的生命里有两个村庄,一个是用文字书写的村庄,一个是他用文化来保护的古老而真实的村庄。

《一个人的村庄》是刘亮程30岁时离开家乡沙湾县去乌鲁木齐打工期间写成的一部散文集,他这样说:“假如我不离开这个村庄也许不会有这样一部书,这算是对一个村庄的回望。文学的意义就在于它获得了一次又一次对生活的回望,我们重新回顾生活的时候它才有了不一样的意义。”

就上面三本书,再加上手里已经在手的10多本图书馆借书,足够我在年前的间隙仔细读书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