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旧与忧伤

2023-02-21 11:14:37
标签: 健康 历史 情感 文化

 2月7号,土耳其一天内发生两次7.8级地震,其中,土耳其2921人死亡,叙利亚711人死亡。土耳其副总统福阿德·奥克塔伊表示,土耳其地震遇难人数已升至17674人,超过7.2万人受伤。据地震专家的测算,这次土耳其所经历的地震属于伤害力巨大的地震灾害,其破坏力相当于十颗原子弹爆炸产生的破坏力,     这个世界真奇妙,写这句话时一点没有愉悦或兴高采烈的意思,恰恰相反,内心充满了悲天悯人的悲伤。几天前我借到了土耳其著名作家帕慕克的文集《别样的色彩》,我之所以阅读这书是因为我喜欢帕慕克的冷峻深刻的思想和朴实流畅的语言 ,1998年《我的名字叫红》出版,2006年,帕慕克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而且我也阅读到帕慕克专门写到地震相关的文章,如《凝望窗外》、《伊斯坦布尔的地震恐惧》、《我为什么没有成为一名建筑师》等,真是无独有偶啊。

帕慕克的作品一直围绕着阐释和揭示土耳其人尴尬的文化身份这一主题而展开,作品不仅描绘了伊斯坦布的忧伤与呼愁,而且反映了文明之间的冲突和融合,形成了一种严肃的智性思考,处处洋溢着伊斯兰文化的底蕴。他的创作描述了土耳其这个充满异国情调的国家和历史文化,奥尔罕·帕慕克通过他的笔捍卫自己民族的文化身份,他希望成为一座桥梁,不属于任何一块大陆,任何一种文明。在两种文明之外,却有机会洞悉两种文明的意义。在他的作品中没有绝对的东方和西方,因为文化是互补互融的,人性是共通的。

怀旧与忧伤:废墟之城的“呼愁”《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是帕慕克的自传回忆录,读完该部作品,给人最大的感觉是书中看似不经意的流露出淡淡的忧伤,贯穿其人的生活和灵魂。文本中可以看到很多这样的词汇比如“甜美的忧伤”、“忧伤至极”“忧伤的喜悦”等,而帕慕克本人也非常偏爱这种忧伤的感觉。他在《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的卷首语中引用阿麦特·拉西姆的句子“美景之美,在其忧伤”,帕慕克把这种忧伤称其为伊斯坦布尔所特有的“呼愁”。    

  就在我沉浸在帕慕克“甜美忧伤”文字时,土耳其发生了惨绝人寰的地震,情形并没有因为与我们距离遥远而让我们淡然视之,我们国家第一时间作出了积极反应,国家的援助,红十字会医疗材料和药品的支援,企业和民间组织的相应和参与,也从某一层面显示土耳其与我们国家的友好关系,同时我也感到土耳其这个国家所处的地理位置及灾难深重的历史,一直艰难竭蹶命运多舛,由衷感觉帕慕克写作的真实可信。

像他这书里写的《为什么我没有成为一名建筑师》就是大学建筑设计专业毕业的帕慕克,放弃了能体面轻松高薪的建筑师的职业,就是看到了经常遭受地震破坏的国家,不缺乏有才华的建筑师,而是更缺乏需要唤起土耳其民族更多人的觉醒,需要从文字上唤醒民族的醒悟,从而对整个土耳其民族和国家的崛起,就像当年鲁迅也是看到国民多数文化低下,思想麻痹,而产生“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愤怒放弃医生的职业,选择了荆棘丛生的文字工作。写出大量脍炙人口思想深刻的文章,是我们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和领袖。

因为国情不一样,帕慕克还因为看到了每次地震,无数民众的伤亡都与建筑物的坍塌损毁分不开的,于是良心告诉他,不能成为建筑师。    我恰好借了土耳其的帕慕克的书,有时我想不会是我读了帕慕克的书,引来了这场惨绝人寰的强烈地震灾害,我是二月三号写了《清晨我与帕慕克邂逅》的文字,千万别是我的原因啊。所以我格外虔诚祈福土耳其国家战胜地震灾害,重新恢复美好的生活。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前一篇: 2023年02月21日 后一篇:下雨杂谈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