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凌子回母校》——这件礼物的名称叫怀念

2022-10-01 11:45:19
标签: 情感 文化 历史

今天是祖国的73周年的生日,围绕祝福祖国的赞语无数,好的文章如潮,作为共和国五十年代生人,承受母爱关怀,也经历艰难的时刻,在祖国生日到来之际,也不免说说心中的话。

    1964年的9月30号,我随奶奶从南京去了北京,恰好相遇祖国十五周年的大庆,那时我才6岁,少不谙事,却能明显感觉共和国最好的年份,现在看,那年的全国经济生活开始朝着好的方面转变,10月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万吨水压机成功造出,北京人民大会堂成功演出了《东方红》,虽然我们生活在北京城南地段,也能从天桥菜市场里感受老百姓生活必需品的充足和市民喜上眉梢的笑容。

    9月30号的夜晚,我随同奶奶去前门处朝天安门广场走去,人山人海将那几条道路堵得死死的,我在人海中挤得晕头转向,还将父亲刚刚给我买得一双小皮鞋挤丢了,实际想就是去天安门广场去看隆重的施放烟火。

    1979年的9月30号,我在母校刚刚落脚,我们是9月26号报到的,接着几天就是熟悉未来四年的同学,整理内务,还参加了系里张俊敏辅导员组织的院子大扫除,学校清洁简朴,学院办公楼前面有几面小的国旗飘扬,让我们感觉与往昔不一样的氛围,那时每个穿着俭朴衣服的同学脸上挂着即将开始学习生活憧憬和向往的表情,搭讪结识交流,内心是有点忐忑,我这时才意识到,在这座大学的院子里我们将度过祖国诞生的二十周年国庆,这样难得一遇的机会落在我们79级大学生的身上。

    我们在夜晚各栋教学楼前散步,空旷如暮色里白杨树叶窸窣落下,秋风吹拂着操场上稀疏的草地,望着宿舍或自习教室里灯光明亮的窗户,映出77级78级学长们刻苦学习的身影,这给我们留下最难以抹去的记忆。

    后来,多少年了,不管在什么地方,我都会想着我和初来乍到的同学们坐在宿舍兴致盎然的长谈,互相对视中从容会心的微笑,以及期盼到来大学生活刻苦努力的付出----已经过去43年了啊。

    2022年10月1号,凌晨四点多我就出门,去漆黑的雨花塘湖,下水游泳,我望着湖岸边一柱一柱灯火仿佛观望灯火阑珊的世界,情趣盎然,以往都是天亮了以后游泳,这样白天不知夜的黑,也是一种新体验。出水后我又跑步完成了10.1公里的路,算是以自己健康锻炼的方式迎来祖国73周年的华诞。

    在从童年到青年再到老年的三个节点上,与国庆情相依命相连的三个难以忘记的时间,其中两个是与母校挥之不去的眷恋和瞻望,也是最最重要的人生关键的几步,一是我学习了专业的知识,掌握了立身之本;二是在我已接近暮年时候,恰好遇见学弟凌子报恩母校的行走,我不遗余力的为凌子加油,实际也在完成自己报效母校恩情的心愿。

    窗外,一切与节日有关的喧闹都已退去,有的只有凌子踽踽独行走路的背影,有的只是与校友们网上重逢的温馨,我一直想着与国庆有关的三个节点,想着“人生何处不相逢”,每一次国庆的时刻,我都情不自禁地想起自己,想起母校,想起凌子,至少今年的国庆凌子送给我一份无形无声的礼物,这是一份将使我的生命一年年丰厚的馈赠。这件礼物的名字叫怀念。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