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马感言

标签:
情感文化历史健康 |
我说每座城市都是一样,一个人熬粥买菜,在人群前哑语,夜里蜷膝睡觉,发呆到天明。
城市里有的是高楼大厦,拥挤的马路和不属于你的繁华。
年岁渐长,我希望自己可以越来越成熟,而不是越来越世故。
哭就尽情尽兴,笑就仰天长啸,工作就俯下身段,恋爱就抛弃芥蒂,对喜欢的人趁着好时光,尽情地告白。而对于跑友来说,和其他跑友一样,对于北马又恨又爱,当最后跑在天安门广场,万马奔腾的脚步气势如虹,只听着“唰唰”的声音绝对震撼,这是跑友心中最美的合唱,只要你听了就不会遗忘,并长久的回荡在我们平时的跑训当中,今天跑出时刻,现场的主持洪亮的声音响起:灿烂的朝霞升起在金色的北京,庄严的乐曲报道着祖国的黎明。听着这熟悉的声音,正是热血沸腾,踏上了42公里的征途。
对其他未能参赛的跑友说一声:“北马真的值得你去感受一下,不仅是跑马,真像是心灵的历练和洗礼。
如果——还能选择北马,我踏出的脚步更潇洒,还是我不二的选择。
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哦,原来是北马的路让她们如此快乐。
北马,你说我的脚步曾温暖过你的旅程,我不知道是哪一年,也不知现在这样跑友呈井喷式增长,这两年因为疫情,我们与北马见面的机会越来越少。
我在写了北马是什么后,很多跑友浏览回复后,心情特别沉重,若我仅是一个旁观者,那苦笑一声,就能抛诸脑后。但不幸的是——我也是他们中的一员,我和他们一样,被现实裹挟,又常觉得无力沮丧。就是这么好的赛事,有可能因为人数猛增而参加不上。
跑友生活在这个时代,是幸还是不幸?
城市吹着牧笛,用梦想和成功等音符,让一个又一个年轻人列成长队,蛊惑你漂泊至此……在这儿,你学会了跑步,学会了跑马,摆弄机关,像奔驰的列车一旦高速行驶起来,就停不下来,直到有一天,你站在地铁的晃荡车体上,面对反光玻璃里的颓唐面孔,忽然就不知道,这个眸子昏暗的人是不是自己?
2013年的北马过程:10公里47分,15公里1小时10分,20公里1小时40分,半程就是5分的配速来跑,大大超出了我的平时训练水平,这都是快惹的祸,可快节奏带来了无法忽视的副作用:20到30公里降速至6分一公里,35公里前还勉强,一进了奥森公园,看着熟悉的赛道几乎就是崩溃,连腿都抬不起来,最后是3小时52分抵达终点。咀嚼着慢如蜗牛的悔恨,我不会说蜗牛也是牛。一个跑步人的梦想从大脑被裁去,留下一具只知被人流簇拥跟着跑友疾步如飞后面,可怜望着别人背影举步维艰的沉默皮囊。
望能带给你们共鸣。若能思索一下,是什么——让我们继续奔跑,也不枉此帖存在的意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