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的早点

标签:
健康情感文化美食 |
个人的QQ文章更多写了生活以外的事情,让人也会厌烦,所以我想文章尽量贴近实际的生活,就随便聊聊每天早晨的便餐。
在北京每天早上吃的花样很多,我最喜欢的就是喝豆汁,吃焦圈,或者是豆浆吃糖油饼,很少去吃北京人喜欢的包子稀饭;在南京,最钟情就是包顺兴的阳春面,那种爽快不可言喻;兰州当然就是众人推崇的“牛大碗”,一碗牛肉面解千愁;在广西钦州就是螺蛳粉或牛腩粉,再不济就是炒粉;在淮安就是小笼包子,尤其是老字号的灌汤包,真是淮扬一绝的风味。当然再就是它的肉丝面。
在合肥,街头的摊铺去得不多,关键是我在合肥也待了不少年头,至今没发现合肥早上的小吃能够吸引人的,或许这话一说,合肥乡党就不高兴了,认为我又鄙视合肥的早点了。我可说的实话,街上难见什么特色的亮点自成体系独此一家的。这与合肥这座不南不北的城市有关。另外这样也促成合肥市区的早点是南北通吃,兼容并蓄。尤其山东的煎饼夹蔬菜和火腿肠特别受宠,每次我想品尝一下,望着排队的人流,心里直发怵,实在没有耐心等着前面那群小姑娘或帅哥们“嗷嗷待哺”的神情,那情景让我无法直视。
我每天跑步和游泳结束,腹中空空,饥肠辘辘,就跑到芜湖路上一家生意火爆的“楚晶宫”,排队购买能解决饥饿感的食物,比较了包子,煎饺,还有麻团等品种后,感觉最能大快朵颐的食物就是油条,楚晶宫所炸的油条,很脆,一直就成了我厚爱的“宠物”,尽管媳妇总是限制我吃这样油炸食品,我总偷偷去吃。
也别总贬低合肥的早点,在合肥,我最喜欢的就是一种被合肥人称作“狮子头”的油炸花卷,这样的做法只有在合肥见过,像南京或其它城市没有见过。据说就是一早点的老板,当天蒸的馒头全都卖光,唯独剩下花卷没有卖掉,那时也没有冰箱,家里搁不住这些花卷,怕放坏了。于是就想干脆放在油锅里炸一下,或许能保存下来,第二天大早搁在早点铺桌上的这油炸花卷也没有名称,很多人见状感到好奇,就问老板:这是什么东西?老板一着急,也想不出什么好名称来,就随口回了众人说:这是“狮子头”,就这样一个早点小吃的名字从此诞生了,这样大众化的小吃还特别受市民欢迎。每次只要逮到机会,我都忍不住跑到一个小吃铺买上两个,过过口瘾。也早忘记媳妇的告诫:“不许吃油炸的垃圾食品。”
当然更多的早餐都是在家里吃的,品种很多,花样翻新,要不就是汤圆,或者就是煎饼夹蔬菜,红薯、南瓜也会作为早餐,有时是小笼包子,还有鸡蛋面条也是百吃不厌。
这些都是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很普通却很温馨。当然我们的生活就是这样很平常,但是我会感觉这些早点蕴藏着家人的情义,那粥,那汤圆,那煎饼,那包子不仅仅是食物,更是经得起煎熬的亲人之心,它告诉我,为爱付出的辛劳,纵然平常,也自有一番美丽在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