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老了

标签:
健康情感文化 |
当睡意沉沉,倦坐在炉边,
取下这本书来,慢慢读着,
追忆当年。
——叶芝
我突然想起这个题目来,那是“当你老的时候”,我把它变成“当我老的时候”。这样似乎有点遥远的话题马上就变得怵目惊心,当我们父母老的时候,我们还能帮助他们做点什么事情,可当我们老的时候,谁来帮助我们呢?
以前我们的父母还能沾点社会主义传统的医疗福利的光,还有多子女的照料,最后老去走掉,还有一些尊严和保障,至少有人关怀,可是当我们衰老时,真没有一点办法呀,我们这代人都是独生子女,有的在身边的还好,有的远赴重洋,定居海外,就出现这样的尴尬境况,老的去不了海外,而子女又难以回来,长期辅佐父母,解决不了老人衣食住行日常生活起居的困难,只好望洋兴叹。
我刚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第一次听说家里老人去世的信息。那时候还似懂非懂的孩童世界。听到远在哈尔滨的姥姥去世的消息,母亲没有去奔丧,而是戴上黑色的袖箍。那时候我第一次经历亲人离开,内心惶惶不可终日,不禁想到:“人还有死啊,死到底是一个什么感觉?”
28岁,也就是我刚刚结婚的那一年,还在兰州的我,听到了奶奶去世的消息,内心虽然悲痛,却因为工作忙碌,单位不予准假前往处理丧事,还有一个原因是我父亲去了南京,他也没有赶上奶奶的安葬。那时我才懂了“人世事,几完缺”,也懂了“几番离恨繁霜鬓,最须珍重眼前人”。
再后,就是母亲在无人看护的情况下,在家突然毫无征兆地猝死。实际还是因为母亲大人平时不注意自己身体的保健和治疗,很少与人交往,独自一人守空房,身体很多疾病缠身,她也不理不睬依旧我行我素,最后导致心梗一招致命。
十年前,身体一向健康无恙的父亲,被诊断出肺癌晚期,对“自信人生二百年”的父亲来说,不啻当头一棒,那种打击可以说是毁灭性的,因为具有高寿基因家族里多数都是90多岁以上的寿命,这时父亲还不到80岁。当我陪着父亲去兰州最好的一家医院治疗,一位有名望的专家针对父亲的病症提出最终方案:1、治疗结束,人也结束;2、放弃治疗,自由散漫,就是两三年,或许还会长一些。这句话如雷贯耳,让我难以忘记。父亲坚持化疗,还想延续自己生命的欲望。最后是六次化疗结束,人也彻底了结,时间就是那位医生确诊的时间半年,一点都不差。
刚刚过完清明,沉浸在对亲人悼念的氛围中还没有完全清净下来,又回到自找的哀伤,可是借助这样的清明时节联想我们自己,恐怕有点“未雨绸缪”的意思,我真的害怕,万一哪一天到来时,我们又该如何面对啊?
我们总想山高水远,岁月悠悠,时间还早。
诛不知,我们在怀想前辈感恩亲人的同时,也不忍看见自己的身体有点佝偻,脚步有点蹒跚,还自我感觉良好,总觉得自己还年轻,实际时间这个无情的杀手,残忍地剥夺了我们情感,无论是亲人还是朋友,望着他们渐渐消逝的背影,我们无以言语,潸然泪下。
有些人,我们坐高铁、坐飞机甚至走几步就能见到,而有些人则需要穿越时空或宁安勿躁等候我们前往。
到那时相见悔不当初?何必。
现在就选择自己的亲人,选择自己的好友,多聊聊瓜田李下陈年旧事,多聊聊,多唠嗑吧,就是心烦也沉住气,就怕以后这样机会太少了啊。
真的,这时候能说这样话的人,一定是真性情的好人。还有就是岁月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长啊。
前一篇:寂静的外滩
后一篇:2022年樱花缤纷的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