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燕同学,你在哪里?

标签:
历史情感文化 |
我每一次听这歌时总想起一个同学,当然她是女同学,估计我们很多人都早已忘掉了她,因为她在我们还没有毕业就突然毫无迹象从我们的眼前消失,再也听不到她一丝信息,现在来写她,又要激起一些人的疑问,你咋老是写女同学啊?问题是男同学女同学都是我的同学,都是我们手心手背的肉啊。需要声明几点:1、我没有和她谈过对象,也没有暗恋情节。2、她不是长发飘拂,她是典型的自来卷,密匝蓬松的鬓发覆盖在白皙的脸上有“洋娃娃”之称。3、因为曾经小学和她同学4年半,只是怀念她。
她叫方燕,小学一入学就和六栋的五朵金花分在我学习的三班,其他金花是姚丽萍、谭兰庆、王兰英、宁志英,再就是方燕。为我们三班增色不少。因为那时的三班的男孩子包括我在内,都很调皮捣蛋,淘气包的居多,给刘爱华老师带来很大的压力,每天她的课都要抽出几分钟训导一番,要不然课都上不好,有一23栋的女孩子每次上课都带花生瓜子,边吃边上课,几次都被罚站,她家就是卖这些东西的,收了还带。还有王强、王松强等不是说话就是打架,学习秩序乌七八糟。而相比这些女同学就一直安静的读书中规中矩的学习,从不招惹是非,这些流动的女孩都收拾得干干净净,衣着光鲜,学习很好,特别是她们的字迹端正就是像她们的长相一样,多次年级出板报都是清一水的秀丽笔迹挂在校园里,让我们仰望了又仰望,羡慕不已。方燕很是干净,清爽,据说她母亲就长得十分漂亮,是局一公司的广播员,颇得许多男人的垂青。她有一个叫方成的哥哥,只比我们高一届。
现在提起她并回忆是她的漂亮只是出现我和我们同学的梦里,不是暧昧不是爱情,就是因为她是曾经我们当中的一员,也和我们前后相处了近10年,如果算起她和李跃、建民、王秀珍等一公司幼儿园的时间,早超过了10多年,咋就说不见就不见了,这让我很是纠结,就像一个都不少那样,我们也不能少呀?只是往昔能给我们留下的资讯太少了,1995年我们同学聚会时,还是姚丽萍有心,特意关照我们要找一下方燕,我也找了,还是没能找到。后来我又在姚丽萍提供方燕最后与她通信的地区,又极力地寻了一遍,据姚丽萍讲,她是我们高中一年级以后举家迁到四川的重庆,后又因结婚随夫调到江苏的仪征,如果没有什么变化,她应该落叶归根在仪征。
其后的几年里我一直还在寻找方燕,只是限于手段的落后和资讯的匮乏,还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我总不能像原中国文化部电影局长陈荒煤在1979年人民日报撰文《阿诗玛,你在哪里?》来寻找饰阿诗玛的女演员杨丽萍,我只能在仪征的地方网上发了《方燕同学,你在哪里?》,但是跟帖的人寥寥无几,彻底地浇灭了寻找方燕希望之火。
如今,在我们这个年龄,恐怕已经很难被一个女同学所激动,然而,对于方燕的寻找却是一次例外,我对一直未曾谋面的方燕她内心忧郁沉静的气质所仰慕,为我们失去联系尤其女同学们所惦记的方燕扼腕慨叹,我在那时我们困惑迷茫青涩中学生活及沉重的历史往事中来回穿行,起码要和她说点什么?就算是告别,就算是祝福,就算是几句家长里短的寒暄。在这个“娱乐至死,人情淡如水”的物质社会,那些正在被迅速遗忘,甚至从来就没有被我们的同学提起过。只有她所在的一班无论男同学还是女同学,估计记忆都很清晰,不会将她遗忘在风中。
我从哪里来?---这个深奥的哲学命题,或可能在世俗生活中化繁为简,你从你的父母那里来,你的父辈从你的祖父那里来,。每一个人都是历史的产物,从时间深处一代一代走过来,然后一步一步走向下一个时代。事实上,我们每一个人的存在、观念与思维方式,我们人生的每一次选择,我们的全部欣悦与悲伤,都是沧桑岁月的风化物,我们应该记住我们的每一个同学,记住他们的面容,记住他们的笑脸,记住她们的长发飘飘,就像我们记住方燕同学一样,记住那些曾经感动我们和带给我们温馨的话语。
最后,我想说,方燕,你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