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应邀去了云南的澄江与江川两个县,一行29人。
在澄江县的尖山脚下,有个李家村,在远离村庄群落的大山那边,紧临抚仙湖的西岸,独居着该村一户李姓
人家。4月18日上午,我们几个人乘坐铁驳船,沿山脚走了几里水路,到了这个护林专业户的家里,造访了这辈子50多年来均倚这方山水生活的护林人李大伯。
在这里的一天中,我曾独自在这个农家屋前屋后宽约两三米的果林与菜地里,以及屋子两侧举步所能至的沿
湖岸线长约一里路的蜿蜒山道上,来来回回的作了一番“踏春”。
这山乡的春天,不事张扬,乍看上去,远非春色烂漫,只有贫瘠的红土地与数株绿树。但发现只要走近她端
详,如果拍照的话,不妨多采用微距模式,便能得见沁人心脾的春意。

↑乘着这只铁驳船,我们在抚仙湖上沿尖山脚下走了几里水路,

↑这便是护林专业户的家。老俩口在山脚下南北长约一里地、宽约三五米的空间里,倚山水生活。

↑护林员李大伯。给他拍了不少照片,他总是以不变应万变,即便随时抓拍,他也总是这么个模样儿。

↑李大伯一家“蜗居”一角。照片上隐去了私人手机号码的后两位,如有人也想去这里看看,再行相告。

↑在屋子的两侧,均沿着山坡开挖出了这样不长的小路。

↑始终相信,再贫瘠的土地上,也有春天……

↑是菜园,也是花园。

↑看见数朵这样的花儿,尽管无人欣赏,却很自我的盛开在山崖上。

↑“如果你生在城里,便身价百倍。”一句没有说出口的有些心理灰暗的话。

↑“喇叭花”。这是山野的主流媒体,关于仲春的官方新闻通稿,是由她首先广播的。

↑一束斜阳,爱抚着向上的青春的生命。

↑在这里,阳光是绿色的。

↑物质的芭蕉。生在大山里,饿不死人。曾经有“革命的火种”,便是从大山里走出去的。

↑在西部大山中穿行的日子,经常看到她,却迄今也不知道她的名字。

↑这是野花,还是菜蔬?有待请教。

↑这弱小的生命,在这没有电源没有报刊没有广播电视的低碳生活中,不知道大山外面今夕何夕。

↑西番莲。一种适应性很强的热带水果,原产美洲热带。据说营养丰富,气味芳香。

↑西番莲开出来的花儿。

↑随行的人士说,它还被叫做热情果、鸡蛋果、百香果与巴西果等。

↑惟愿红与绿,只是属于春天,或者其他岁月的纯生活的温馨色彩。

↑对于摄影,只要有一丝弱光,便能使人心动,何况这是一柱太阳。

↑拥有阳光,便有色彩,更显靓丽,富于生命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