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现代另类竹简披露(组照)

(2007-06-06 06:39:59)
标签:

竹简

文化

旅游景点

北京奥运

精神文明

感悟随笔

谈天说地

陈亚军摄影日记

■中国现代另类竹简披露(组照)
 
■中国现代另类竹简披露(组照)
 

    竹简,系中国古代将文字、图像或其他各种特定的符号,写绘于事先加工过的竹片上的一种书籍形式。现不多见,只是在大博物馆里有存,十分珍贵。
    这两张照片上显示的“中国现代另类竹简”,目前则广泛散见于我国各地大小风景名胜旅游景点,平时不难发现,
如同都市“牛皮癣”,随时可睹。但呈如此壮观之状,亦不多见。
    这种中国当代特色竹简的作者其人,十分明确,无须交代。至于始于何时,已无从查考,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他的
逐渐兴盛是近些年的事情。似乎,与我们大张旗鼓广泛深入开展的某些系列教育同步。
    国外的—些城市专辟有“涂鸦墙”之类,没看到他们怎么去“精神文明”,就让这类竹简在他们那儿成了一种
另外的文明的文化表现形式。真是怪事情。
    我们这个文明古国就要举办现代奥运会了,近来央视上在开展最基本的“微笑”文明宣传教育迎奥运。其实,许多国人出生后不
久,从小学一直到大学,我们的五讲四美精神文明与怎么微笑等教育,就一直在对其周而复始。多少年了,我们都会笑了吗?央视是否考
虑过,在北京奥运这类竹简是否拿出来示人呢?这是一个进一步了的问题。  
    舍东修竹密如栉,一日洗净清风来。
    据查考,古代竹简的加工过程,简单说是将青竹筒进行蒸煮,有一说还要用火烤,让其“发汗”脱水,防止以后变
形,不易被虫蛀,且便于书写。因此,也称竹简为“汗青”,引申为书册、史籍。
    我们的祖先“写”字用的材料,除了甲骨以外,就是这种加工过的竹片,此外还有木板。他们把竹片和木板削成一
条条狭长而又平整的小片片,在上面写字。竹子做的叫竹简;木头做的叫木简,又称版牍。
    简的长度不一,长的有三尺,短的只有五寸。人们写信的时候,往往用一尺长的简,所以后来把信作“牍”。
    祖先们在简上写了字以后,就用绳字、丝线或皮带把一根根简编在一起,形成了最原始的书。“册”是一个象形字
,就象一根一根简用绳子串起来的样子。
    难怪我们现在读到的古代官员的废话少,惜字如金。甲骨、竹简、布帛来之不易啊,且刻写困难、材料贵呀,传播
的成本也很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