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轩先生的这个主意好!
时下,似乎惟扎进书里,才能觅得些许安宁。
我想,不管时道如何,这书还是要时时读的。要不然,远离伟人的年代,我们也许就只能被无聊所打倒。
每天,我多少还是装模作样一般的翻一下子书,但少有读书笔记。
“不动笔墨不看书”。我只是仅仅在书上划上个记号,留两个字而已,备日后不时之需以方便查找。
而这,大多是“安排”在迟至已近凌晨的床上做的,为了聊以自慰日渐浮躁、疲惫且不知道自己欲何为的心灵。
于我,不管身处何方,床头似乎永远有书,还有一只红颜色的铅笔或者水笔。这是仅存的“看书学习”状态。
于是,这也就要求自己,只读买来的书,不读别人的书。借阅的书,是不能拿来乱涂的,还得还给别人。
如今,书如潮水,不论是谁的,也不论是什么样的书,摆在那大书店架子上的时间周期,愈来愈短了,有的仅为三两天。这种情形,使我为自己变得越来越“好读书不求甚解”,找到了一个自我开脱的理由。
谢谢子轩先生的这个点子,“说一说给我印象最深的一部书”,让我在这信手回复的留言中,码了下来这几行对书的日渐遥远的情愫。
前不久,我写了一段文字《上帝把任务交给了女性(图文)》,谨以此,响应这次读书征文活动。(2006.12.9.)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