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三年级 |
远行,需要健康的身体,坐在轮椅上的人行动都不方便,还怎么去远方?不过,我看了《张海迪 轮椅上的远行者》以后,曾经的想法就像泡沫一样消失了。
清晨的阳光洒在床边的书桌上,我托腮望向蓝天,想起了故事中的主人公——张海迪。
海迪五岁半时生了一场大病,从此只能坐在轮椅上生活。她没办法下床,也没有办法去上学,待家里倍感无聊。于是她就去读了很多的文学作品。那些作品在她的成长过程中给予她很大的精神力量。她羡慕作家,也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像作家那样写作。 但因为海迪没有踏进过学校的大门,一节语文课也没上过,对文学创作的基本知识不了解,自己最初写的几篇作品连她自己都觉得很幼稚,跟真正的文学作品距离太大,于是她放弃了创作,但还是每天坚持写日记,如饥似渴地阅读文学作品。
海迪想写本自传媒体小说。她每天一有时间就构思,写作。她写了改,改了又写,费了很大的力气。
写作需要坚强的意志,对作家的身体和精神都是极大的考验。海迪开始写作的时候,麻木的身体常常将她拖入疲倦的深渊。她心里就有说不出的痛苦,常常感到灰心丧气。她在疲倦中等待夜晚的来临,希望自己能扑倒在床上睡去,再也不醒来。然而夜晚来临的时候,她却又会大口大口地喝下一杯杯黑咖啡,让咖啡刺激自己的身体,支撑自己麻痹的身体,用无力的手拿起笔去艰难的捕捉白天消失的灵感。 海迪经过长长的努力之后,写下了《轮椅上的梦》《向天空敞开的窗口》《孤独的碎片》等作品。
海迪的文学作品充满着生命的激情和思辨的色彩,在艺术上独树一帜。她的作品获过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全国优秀青少年读物奖和中国女性文学奖等重要奖项。
海迪自学针灸,学成后,在莘县城关医院针灸科上班。
有一天,海迪正在给病人扎针。一位老同志拿了一瓶进口药来找她。老同志说他亲戚从国外给他买了一瓶治心脏病的药,可说明书看不懂,就来找海迪给翻译下。 海迪没上过学,没学过英语,看不懂那份医药说明书。老同志很失望。 海迪从这件事上受到启发,她便开始学习英语。海迪托朋友去帮她找来英文书,帮她从海外国语学院寄来英语基础教材。开始学习了,可她发现自己连26个字母都不认识,这还怎么学英语呢? 海迪爸爸妈妈是文化工作者。虽然他们没学过英语,但朋友中有些人学过,因此妈妈把朋友请到家中。只要有谁学过,海迪就会拉着她不放,说:“您教教我吧。”用这个办法,海迪没几天,就把26个字母背下来了。然后又跟着电台学音标。学完音标又开始背单词记句型,她还给自己布置一个英语环境,在床上,书架上,桌子上,墙上和她的手上胳膊上都写上了单词。她给自己规定学习任务,不背10个单词不能睡觉。
她还交上了一个名师——王充允,并开始学习。海迪一边学习,一边试着翻译医院那些进口药的说明书。慢慢地,她觉得英语不是那么难了。后来,她还翻译出版了《海边诊所》《贝利卡在新学校》等作品。
现实生活中的我怕困难,怕失败,怕……这本书让我懂得了:困难并不可怕,失败也并不可怕。一个人,只要心中有梦想,就应该坚持不懈为之努力,那就一定能到达胜利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