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那时的剩宴

(2013-01-25 16:23:12)
标签:

剩宴

盛宴

厉行节约

情感

吃货

分类: 忧郁的眼神(散文篇)

是不是人到中年,就走上了怀旧的路子?于我,闲下来的时候,总会不经意地想起过往,那些苦中有乐的日子,时不时在脑海中反刍,心中品味,然后一声叹息。

儿时最深的记忆莫过于贫穷了。想起来,自小到大,填写简历中的家庭出生或成分是“贫农”,一点也不夸张。虽然家境贫寒,因了自己是家中排行最小的一个,总是得到父母的垂爱。

乡村的生活,再怎么穷,也是要讲面子的,逢年过节,亲朋好友都要请客的。为了排上号,有的甚至早上都摆桌席。菜有几道算是大菜的,如猪头肉、炸鱼、熟鸡蛋等,一般客人是不动的或少动的,因为心知肚明,这好菜下次宴请还会端到桌上,反正冬天冷,三天五天也坏不了。其他的菜肴,动筷少的,下一次热一下,还是一道菜;动的多的,下次炒菜时再加点菜,补充一下分量,仍是一道菜。至于酒,都是从村里的代销点打的散酒,我们这叫地瓜干子酒,好歹是粮食酒,喝多点也伤不了身。甚至村里有些嗜酒的人,即使没有好肴,哪怕就着几颗盐粒子或几粒花生米,也能喝上一气,在寒冷的冬季,也算是一种享受了。宴席总有摆完的时候。于是剩下的菜,被母亲凑凑合合,就成了我们姐弟的大餐了。整个春节剩下的日子,都是在吃剩菜剩饭中度过,却也把年过得有滋有味。不知道为什么,哪怕现在想起来,那反复炒过的菜,来回温热的饭,反而比初次出锅的饭菜还要可口得多,真是奇怪得很。

那时,最盼的是随集了。每旬逢五、逢十,是镇上的大集,每月父亲总要有一、两次骑着那破旧的大金鹿自行车,多少去买点东西。每次,我待在家中,心中盘算着父亲来去的时间,激动地倒计时,当听到大金鹿吱吱嘎嘎的声响,心中的小鹿也跳了起来。父亲提着花二角钱买的一斤油条进门,还没等放桌上,一根焦黄油亮的美食便经由母亲的传递,瞬间到了我的手中,小小地咬上一口,慢慢地咀嚼,还是不舍得咽进肚里。油条算是那时最奢侈的消费了,到底还是舍不得吃,于是母亲找来煎饼,将油条卷进里面,这样,我既可以多吃会,又能充饥了。吃掉一根,剩下的油条被母亲切成段,待锅中的白菜快熟时,将段段的油条放入其中,稍一搅拌,就成了美美的一段午餐,一家人不声不响地吃着,心中美得慌。

也许是营养缺乏的缘故,小时总是容易得病,像咳嗽、发烧、头疼等。咳嗽是最难治的了,有时吃药打针都不管用。于是便用偏方,花生油煎鸡蛋。平日里攒的几个鸡蛋,除非家中来了贵客,要不根本不舍得吃。而我一生病,母亲就毫不犹豫地找出鸡蛋来炒了,逼着我吃掉。那时父亲也是重病在身,却难得吃上一回鸡蛋。尽管如此,自己还是希望不生病的好,毕竟,既浪费了宝贵的鸡蛋,又不能好好地与伙伴们一起玩耍。有时鸡下蛋多了,母亲偶尔也会煮上三几个鸡蛋,切成块片,然后与蒜泥拌在一起,俨然了一个大菜了,吃饭后大家一小块一小块地叨起,连不小心塞进牙缝的一丁点,也要小心地起出,送到咽喉。那时吃鸡蛋,最喜欢的还是白白的蛋清,因为总觉得蛋黄噎人。于是,每次母亲切完鸡蛋,就会拿起几块故意切大的蛋清,偷偷塞进我的嘴中。看到我心满意足的样子,母亲是那么的慈祥。

上小学时,放假或周末都有类似勤工俭学的任务。如冬季取暖,需要同学们每人上交一麻袋松果。于是约上几个同学,到深山采摘,毕竟人多果少,加上自己动作笨拙,采摘的太少。当交到学校时,看同学的那么多,感到很丢人。到了落花生的时候,挥动着锄头,辛苦半天才捡拾了不到半提篮,实在没脸拿到学校。到了家中,趁父母不备,从麻袋中偷偷捧了一些新花生放到我的篮中,搅拌了一下,忐忑不安地交到了班里。这次数量并不靠后,没有得到老师批评。也许是做贼心虚吧,回家后一直不敢吱声。母亲说话了,孩子,人家都往家拿东西,那不是本事;你往外拿,说明你本性善良;咱虽家里穷,但花生交点给学校,也是应该的。我虽幼小,再不明事理,也体会到了母亲的良苦用心。

脑海中印象最深的吃的记忆,恐怕就是第一次去县城的经历。那一年,记得是小学四年级吧,稀里糊涂地被评了个县级三好学生。这还不止,马上要到县里去参加全县三好学生代表大会呢。那样的激动,确实从未有过。于是,班主任骑着自行车,将我晃晃悠悠地带到了镇里,十几个学生一同坐上了一辆解放牌卡车的车斗,一路颠颠簸簸到了县城。那真是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四处是新鲜的景,比到了北京天安门还要兴奋,因为那是最想去而去不了的就是首都了。第一次出门,就开了眼界。等在县招待所住下,十几个人一桌吃饭。上了馒头,稀饭,还有好几个菜,既兴奋又羞涩。那关口主要靠看:看别人吃什么,自己就吃什么;看别人怎么吃,自己就怎么吃。唯恐自己做错了,被别人笑话。等拿起那个白白软软的馒头,一霎那就把我的味蕾俘虏了,活了十多年,哪吃过这么香甜的馒头!那里面回味无穷的碱香,至今让我一想起,口水还不由自主地涌出!到得晚饭,丰盛得更是让自己惭愧:自己这么小,就享受了美味;而我那活了四十年的父母,竟无缘来哪怕尝上一口!我真恨不得私自藏起几个好吃的馒头,带回家给父母尝一尝。但内心那种隐隐的自尊,立马让我停止了那种不贴实际的想望。

等上了初中,要走三里路去邻村上学,中午一顿饭是需要在学校吃的。早上一等鸡打鸣,就要在母亲一遍一遍的唤醒中,慵懒地起床。天乌黑,早餐基本就是昨晚的剩饭,温一下就下肚。午餐要带到学校吃,本来都是每家准备一个罐头瓶子,里面盛上炒好的咸菜,加上几个煎饼,用小包袱一裹,放到书包里。而我,许是虚荣心作祟的缘故吧,始终不愿带那咸菜瓶子,一则怕咸菜档次低了同学笑话,二则多了些麻烦。于是,母亲就将咸菜直接卷到煎饼里,包好后在放我书包里。中午吃饭时,我拿出煎饼直接吃,同学也看不到我吃的啥咸菜。说实在,由于浸湿的缘故,这煎饼与新卷的相比,实在难吃得很。但那一样现在想起来还有惭愧的卑微,让我无声无息忍受了三年。

上得高中,生活条件稍有改善,过的是住校的生活,每周回家拿一次干粮,不外乎是煎饼加一罐头炒好的咸菜。由于父亲的关心,也是为了让我好好长身体,起码能考上大学的一种愿望,在校偶尔一周还能吃上一、两回食堂。吃食堂算是打牙祭的最大享受了。那一两次的改善生活,可以吃点蔬菜,可以吃上热腾腾的馒头,甚至有时还有点汤喝,真是小神仙过的日子。但好景不长,咸菜吃完了,食堂也不好随便上了,而饭还是要继续吃的。于是,在学校旁边的店里,花几分钱买上一包干海带丝,用学校免费的开水一烫,就着煎饼,就是一顿饭。再不行,有时狠下心买上一块豆腐,卷上煎饼,也算是难得的盛宴了。

在大学校园的第一天,去食堂打饭。一看人山人海,哪里有个规规矩矩排队的?老乡倒是很热情,之间互相照应,你推我进,目的就是靠近窗口,打上饭就是胜利。从小到大,又哪见过这种阵势。于是硬着头皮往里挤,几经折腾,在快要靠近窗口的当儿,刚刚为上大学而配的眼镜,硬是被同学给搡到了地下,瞬间稀巴烂。好生郁闷,糊弄着打上饭,没有心思地吃上几口,没滋没味。终了便在老乡的陪同下,重新去配了副眼镜,花去了三十元。那可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呀,为此心疼了不止一个月,毕竟是父母的血汗钱呀。

也许一生就是个吃不饱的命吧,如今,很多人在吃的营养上非常在乎,肥的不吃,腻的不吃。可自己只要面对摆在桌上的东西,竟然没有一样算得上讨厌的。自己对食材不挑剔,可身体慢慢挑剔自己了。做人爽快,吃喝痛快,结果血压高了,血脂高了。有时下了吃素的念头,却没有坚持的决心,依然如故。静下心来自问,怪谁呢?也许因了那段缺吃的日子的影子,一直萦绕在自己的周边,挥之不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那些花儿
后一篇:新年快乐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