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美国:一个人的《江湖儿女》

(2019-04-05 21:37:50)
标签:

转载

我在片中饰演婚礼主持.就是被赵涛骗吃的那个傻瓜
[转载]美国:一个人的《江湖儿女》

能让我一口气看完字幕的电影不多,贾樟柯的《江湖儿女》是其中一部。让我没看完就离场的有《芳华》、《流浪地球》等等。

上个月去纽约曼哈顿,看到林肯中心隆重宣传贾樟柯的新作《江湖儿女》,加上彼时全美各大主流媒体影评专栏都给予该片极大的好评(美国主流媒体能评论你的片子就不错了,像《芳华》根本就没有人评论),心想——英雄所见略同,估计差不了,有机会一定要看看。再加上该片获得2018年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和最佳女主角两项提名,那就更错不了了。

[转载]美国:一个人的《江湖儿女》

那一天我在林肯中心的一家电影院,虽有《江湖儿女》的宣传海报,但是当日没有公映,带着遗憾离开了曼哈顿。

没想到,我所在的这座大学城的大型影院竟然在公映《江湖儿女》,于是今天下午赶过来观影。看完之后感觉是这是一部难能可贵的上乘之作,代表了中国乃至世界同类型电影的最高水平。《华盛顿邮报》评论认为该片没有达到《天注定》的高度,我却认为总体水平超过了《天注定》。

[转载]美国:一个人的《江湖儿女》

能引进美国主流院线的非英语电影都是经过层层筛选的,必须是既有一定制作水准又有市场的作品。我来的这家拥有约20个影厅的大型影院能够引进《江湖儿女》,足见人家对该片的认可。

来到15号影厅,就我一个观众,不免有些失望。因为人是社会的动物,人之所以有电视和网络依然愿意花钱进影院看电影,就是因为希望与他人一起同喜同乐、同悲同泣。

影片从一开始就抓住了我,欲罢不能,一口气看到字幕结束。导演很有思想,贯穿于很多细节中,实在难能可贵。贾樟柯这三个字已经成为文艺片金字招牌,他的名字已经和戛纳等顶级电影节挂钩。我很佩服他不像别的导演一样向金钱和市场低头和媚俗,而自始至终坚持自己的风格和路线。

电影长达两小时20分钟,刚开始基本上都是山西大同话,我几乎是一句听不懂,还要借助英文字幕才能看懂。后来赵涛到了四川,普通话才开始多了些。

我有这样一些感受——

第一是从片头就再现了我们熟悉的贾樟柯的一贯写实风格,犹如纪录片一样,摄影机的晃动,较长的镜头,加上那令人窒息和压抑的画面——疮痍满目的城市,破败凌乱的房间,衣衫不正的百姓,吞云吐雾的烟民,还有一个个绝望、麻木,又透着求生欲望的眼神,这一切立刻让我置身于曾经多么熟悉的中国那个社会。

第二是演员表演实在是叹为观止。曾常听人说中国影视剧的表演如何虚假老套,但是为何《江湖儿女》里几乎所有人的表演都让我忘掉了那是演员在表演,而就是一个个活脱脱的人物?赵涛、廖凡、徐峥等知名演员的不露痕迹的表演也就罢了,为何一个个小人物也像真的一样呢?就是一场群架,所有打架的和围观的,你感觉就是纪录片,压根不像在拍电影啊!所以我认为中国不缺好演员,而却好导演和好作品能给他们机会展示不亚于奥斯卡得主的演技。

第三,影片主线是爱情故事,更是一副展示中国社会近20年发展变迁的流动画卷。一个个看似熟悉的场景,一个个看似熟悉的故事,让我浮想联翩,久久不能平息。我认为该片在批判现实上要胜过贾樟柯的《天注定》。不得不对贾樟柯刮目相看,他的思考的确实在中国其他几个知名导演之上。

影片在情节铺陈、节奏把握上比以前的作品更为老道,总基调是抑郁和压抑的,同时又不乏幽默诙谐,让我捧腹大笑。影片虽然沿袭了贾樟柯纪录片的写实风格,但是制作是精良的,看字幕,果然如此——后期制作是法国完成的。

[转载]美国:一个人的《江湖儿女》

影片中一个突兀的地方是出现了冯小刚。本来一干演员的写实表演让我沉浸在人物中,忘却了那是表演;突然冒出了个冯小刚扮演的中西医结合的大夫,使得我在仅有我一个观众的影厅中独自笑场。后听说因为冯小刚的税务问题,影片在中国公映时候把冯小刚的戏份全给删除了。

总之,这部影片是具有颠覆性的,那就是中国的电影也可以和欧美顶级文艺片平起平坐;中国演员的表演不是我门想象的那么缺少天赋、训练和素养,他们缺少的是展示人物的作品和善于调教演员的导演。中国不要只甘作电影第二大市场,更要做向世界输出精品的电影强国。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