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演员在演了几部戏后,就感觉自已离名星的队伍近了,有些飘的感觉了。
实际上,你其实还在起跑线上挣扎呢。周润发算是超级大名星吧?可他却说:"成功?我才刚上路呢!"。
挑戏.挑角色,心高气傲.看不起同行.....这些都是飘起来的典型症状。其实你自已还不知道:按职业类别分.你只是一名_____待业青年。不信的话.请你常掂掂你口袋的重量。当然.世上所有演员的职业栏都是"待业青年".因为.在好的演员也有在家待业的时候,影帝廖凡牛吧.拍让子弹飞前,在北京寂寞深宫快一年,直到姜文想起了他。有的名星甚至在家一"待业"就是几年.可人家一接戏就能拍半年,能管几年的生活,甚至一辈子,所以人家不愁.而你一部戏能管多久呢?是几天?还是几星期?
我很铭记师傅黄泽君老师训斥我的一句话:"你演的是什么戏?能跟人家演的相提并论吗?"这句话太有说服力了,象一盆冰水浇在我有些发烧的头上。让我清醒了不少.大电影跟小制作微电影自然不能相提并论。戏不同,观注度不同,收入自然也就大不相同。起初我心里有些不服,认为自已也是主演,也非常努力,甚至很牺牲了去演的.但现在我很服师傅这句教导了,归根结底:戏的类型不同,结果当然会大不同。我相信师傅这句话,没个十年八年底层演戏经历,是总结不出这句话的。
我有一些演员朋友.拍了些什么都不知道,电影剪出来了也不去看。我真不明白他拍戏到底是为了什么?难道他只问一天多少钱吗?他这样冷若冰霜对待自已作品,怎么去总结.检讨呢,他能走的远吗?张国立成名之前,对自已的作品非常重视,那个时候条件很差,可他总是想方设法请电视台的朋友帮他翻录下来,在家反复看,从中找出自已表演的不足.张国立很在乎观众对他表演的评论,甚至有时在家里.连我这完全外行的只言片语也专心致志听取。他的这种好习惯.一直保留到了今天。
有的演员很陶醉自已的外形条件。可他可能并不知道,一个好导演是根据角色定演员的,不可能你帅你主演。每一个演员长象不同.气质不同,所以你去饰演的角色肯定不同。陈道明遇上了钱钟书笔下的方鸿渐,陈道明成功了.张国立赶上了<金婚>,张国立大放异彩。而<老炮儿>就只能冯小刚去演.所以演员的成功跟美丑没什么关系,关键是你要找对了角色。古装戏的才子佳人,谁也演不过郑少秋。而风流倜傥的黑道大哥,谁也摸不着周润发的味道来。做演员不要去比,也比不出胜负来。
名星的梦很好做戏难演,而要清醒过来却很难!
醒醒吧!以今天我的实力,纵然给我一次大片主角的机会,我想我也拿不下来。我知道自已还只是勉强算一名龙套演员,也许是比普通群众高点,叫群众演员更准确些.但我珍惜每一次地表演机会,多向别的演员学习,放下心理多余的褓负,学会忍辱负重,也只有这样.我才会走的更远。千万别问我为什么去演,因为我只知道自己喜欢表演,我非常享受表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