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北京电影学院《丐》剧组小李的微信,要我当天下午以最快速度前往江油报到。我当时心里就乐了,什么叫最快速度?飞机,可成都到江油行程太短,不可能有航班的,租个出租车去?路上堵车什么的咱就不提了,可汽车怎么着也跟最快联糸不上啊,再说组里就打向我卡里一点点车资,租车也根本不够。我寻思了好一会才忽然间恍然大悟:乘座高铁去,对啊,现在什么都说与时俱进,高铁是当下最时髦的热词,我也时尚一把,再说,55岁的我还真就还没座过高铁呢。

动车组悄无声息地启动了,列车的速度在不自不觉中加快,我透过车窗,川西平原美丽的农田向我徐徐展开.
又已惊人的速度从眼里一掠而过,盛夏的烈日高悬,把经过的小站屋顶.照射的精光透亮。我略闭双眼,我想到了过去,确切地讲是想到了很久很久以前我座绿皮车时的情形,我想到了那时要乘一次火车是多么艰难,渐渐的,我又想到了那时车站的简陋,忽然间,我突然想起了我的父亲,父亲一生都是干铁路的,从解放前的东北黑土大地,干到解放后祖国的大西南…..
父亲亲切的笑脸逐渐清晰,仿佛他就在车窗前…..
父亲离世快20年了,他的身影我已经有些快记不得了,至于父亲过去所做过事,以及他对铁路做出过那一些贡献,我实在是记忆飘零了,但是,父亲有一张照片,我却记忆犹新,那是一张父亲在铁道旁擦拭铁路道岔的照片,只所以记忆深刻,因为是在报纸上看见这张照片的。要知道,70年代初,在那个极其封闭而落后的年代里,普通百姓的照片是不可能登载在报纸上的,除非他对国家做出过极大的贡献,否则,个人照片上报纸是绝无仅有。况且刊登我父亲的那家报纸是——人民铁道报!它可是国家级的大报,而让我牢记这张照片的是它下面的一段文字:
图中人物为普雄车站站长罗铭祥,
人民铁道报摄影记者XXX,
于197x年X月X日供稿.
普雄车站让我的思绪漫展开了起来了,
那是成昆铁路线上的一个不起眼车站,
因为当时成昆铁路还是战备铁路,
还属于保密铁路,
所以外人是不知道成昆铁路和普雄车站的。照片里父亲还很年轻,
他的身后就是高耸入云的大凉山山脉,
以及向远方延绵不绝的成昆铁路线。
普雄车站那些年发生了什么,
当时我还太小,
还在成都铁路小学里读小学呢,
所以记忆有些抹樃了,
只依稀记得我父亲去以前,
普雄车站出了大事故,
组织决定派我父亲这位老东北.
老铁路去临危授命.
父亲搞铁路安全很有一套,
上任没多久就扭转局面,
很快,
普雄车站迎来了它历史上第一个安全生产100天。老实说,父亲干别的事情完全外行,唯独对铁路行车得心应手,当然这跟所谓天赋无关,父亲40年代就在日本统治下,从他才17岁就干起了铁路,他自然也就对铁路倍加熟悉,可能也就对铁路更加情有独钟而已。后来啊,听说父亲在普雄完成了一个奇迹:安全生产1500天。不过这些对我们这些铁路之外人讲,也没什么多大的了不起。但铁路却给了我的父亲过多的荣誉。
我猜想, 父亲的这张照片, 肯定就是那时拍摄的。
动车机车进站的鸣汽笛,
把我从远远的回忆中拉回了现实.
江油车站到了,
随着缓缓的人群走出车站出站口,
阳光把江油车站广场照晒的一片金黄.
我曾试图去寻过父亲那张照片,
可时间过去的着实太久.
太久了,
而日新月异的现代人谁又会去再乎那逝去的过去?历史总是向前发展着,
今天,
连我都跨入了高铁代了,
过去的就让他过去吧,
让父亲这张曾载过他辉煌的照片永运尘封于我心里,
也许,就是对老一代铁路人最好的记念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