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百年孤独》后的别样孤独

(2025-07-12 08:10:17)
标签:

随笔

《百年孤独》

加西亚·马尔克斯

《拉丁美洲的孤独》

                  《百年孤独》后的别样孤独
空谷悠悠

19小时前来自 iPhone客户端

终于,在孤独中看完了《百年孤独》。曾经打开网页,刚看了个头的《百年孤独》竟然不见了踪影。然后换上了《废都》。再然后,这《百年孤独》或许不再愿孤独下去,又冒了出来。于是,再拾起,从头再来。
   
说实话,真的想不起来,之前是否看过此书。如今看去,《百年孤独》或许诚如人说,有一种看《堂吉诃德》的感觉。
   
魔幻现实主义手法的好处在于,可以把现实和幻想、直叙和讽喻、写实和夸张随性结合起来。
   
小说写了布恩蒂亚家族六代人的经历,随着这个家族一代一代地更替和故事的发展,写出了拉丁美洲人独有的百年孤独况味。
   
很喜欢其中奥雷连诺上校的那份感悟。奥雷连诺上校沉默、孤僻,对于家中新的生活气息无动于衷;他逐渐明白,安度晚年的秘诀不是别的,而是跟孤独签订体面的协议。
   
其实,即便在地球村的今天,在似乎没有了时空相隔的互联网时代,这安度晚年的秘诀还是有其实在的意义。
   
也很喜欢作者的这段描写。乌苏娜渐渐枯槁了,还没死就变成了一具木乃伊,在她一生最后的几个月里,干瘪得犹如掉在睡衣里的一块黑李子干,……”突然,眼前浮现出十几年前看到的那个形象。手拙的我自然是形容不出来。如今看到这段描写,觉得实在是太生动了。

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因《百年孤独》而获得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据说,瑞典文学院在给加西亚.马尔克斯的评语中这样说。作者在《百年孤独》中创造了一个独特的天地,那个由他虚构出来的小镇。从五十年代末,他的小说就把我们引进了这个奇特的地方。那里汇聚了不可思议的奇迹和最纯粹的现实生活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作者的想象力在驰骋翱翔:荒涎不经的传说、具体的村镇生活、比拟与影射、细腻的景物描写,都象新闻报导一样准确地再现出来。

从这段评语中,可以看到小说所展示的那个虚构小镇——马孔多上发生的一切。那是第一代拓荒者去寻找发现建立的一个奇特地方。然后有吉卜赛人把外来文明世界的玩意带到沼泽地带这个偏僻的小镇。然后,就有了许多的然后,……最后,洪水、飓风和蚁群把这个小镇化为乌有。

再摘录两段小说中的文字,见识一番《百年孤独》中的孤独。

 “一个节日的晚上,皮拉.苔列娜守着她那个天堂入口的时候,在一把藤制的摇椅里去世了。遵照死者临终的意愿,八条汉子没有把她装进棺材,而让她直接坐在摇椅里,放进了一个很大的墓穴,墓穴就挖在跳舞场的中央。”

“阿玛兰塔是在缝制殓衣中生活的。可以看出,她白天缝,晚上拆,但这不是为了摆脱孤独,恰恰相反,而是为了保持孤独。”

作者在《拉丁美洲的孤独》那篇演说中说道:面对压迫、掠夺和歧视,我们的回答是生活下去。任何洪水、猛兽、瘟疫、饥馑、动乱,甚至数百年的战争,都不能削弱生命战胜死亡的优势。这足以说明,孤独的拉丁美洲,在诸多外来殖民者的侵略下,那份原始的孤独必将不再。但是,拉丁美洲人将奋起抗争,“生活下去”。小说中的最后一句:遭受百年孤独的家族,注定不会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现了,恰好说明了作者的主导思想:孤独的拉丁美洲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总算是在孤独中阅读了《百年孤独》而不感孤独。也是,在这高热的夏日里。

突然,有点记挂那个拉丁美洲了。祝福今天的拉丁美洲人!
                            2025.7.8

 《百年孤独》后的别样孤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