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在卢克索

标签:
埃及行卢克索夜游古都底比斯“生者之城” |
夜游卢克索神庙
今天,我在卢克索。
卢克索,位于南部尼罗河东岸。南距阿斯旺约200公里,北距开罗675公里,属于上埃及。
埃及人有一金句,“没有到过卢克索,就不算到过埃及”。此言有道理。
其一,卢克索是是埃及古都底比斯的所在地。
其二,卢克索保存有丰富的古建筑群,因而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露天博物馆。
其三,古埃及帝国的历代国王、法老在卢克索兴建了无数的神庙、宫殿和陵墓。虽经几千年的岁月侵蚀,已成了残缺不全的废墟,但仍有保存较完好的神庙,帝王谷陵墓,它们是探访埃及古文明不可不到的地方。
其四,在神庙遗址上,还能看见罗马教堂的遗址和一座15世纪的清真寺。不得不说,卢克索是多种宗教多样文化的交融之地。
其五,卢克索参透了生死。古埃及人认为人的生命如同太阳一样,东方升起,西方落下。因而在尼罗河的东岸是神庙和居民区,河的西岸则是法老、帝王、贵族们的陵墓。“生者之城”与“死者之城”隔河相望,形成两个世界的永恒循环。
晚六点半,夜幕降临。尼罗河岸边灯光旖旎。
刚踏上岸,团友们就惊呼卢克索与阿斯旺的差别之巨大。卢克索街道的整齐,车辆行驶或停放的有序,都给人一种亲近感。
今晚,我们夜游卢克索神庙。坐上大巴。眼睛不由观望着窗外。夜幕下,古城卢克索在眼前晃晃悠悠,很真实,又很不真实。一会儿,就到了卢克索神庙前。
卢克索神庙,是专门为底比斯的三神——太阳神阿蒙、自然神姆特和月亮神孔斯所修。据说最早建于古埃及新王国时期,大部分的寺庙群是由十八王朝法老阿蒙霍特普三世所建。之前或之后都有十八乃至十九王朝国王建筑痕迹。所以卢克索神庙已然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
塔门前是拉美西斯二世的两尊坐像四尊立像,还有一根高高矗立的方尖碑。据说边上本来还有一个方尖碑,只是后来去了巴黎。想起那年在巴黎协和广场看到的那一座方尖碑,应该就是了。走进塔门,穿过厚重高大的城墙,就是巨大的柱廊大厅。纸莎草束形状的柱廊,是卢克索神庙的一大亮点。灯光隐约中,那高大的柱廊大厅更添了几许神秘。夜游神庙的人也很多。
身处神庙,转身却还能看到一座清真寺。据说,伊斯兰人建造这座清真寺时,当时的神庙已被掩埋在五米深的地下了。
接连穿过两个柱廊大厅,走到神庙深处。竟然还看到了罗马柱。说明在罗马入侵期间,卢克索神庙曾被改造。墙上还能依稀看到欧洲壁画。这是一种真实的历史遗迹。走进神堂。到处可见精美的壁画。每幅画都是一个美丽的故事,神奇的传说。在神堂壁画浮雕前,各式语言都在介绍着它的前世今生。即便听不清楚也听不懂,但心里却莫名感到了一种熨帖。古老的神庙,古老的历史,古老的神话,古埃及文明,仿佛都在这里得以相承延续。
无意间,夜空中闪烁的星星仿佛也在探究卢克索神庙的奥秘。穿梭在那高大的柱廊间,仰望着今夜的星空,竟然还听到了有国人在轻颂,“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照初人”。三两位年轻女同胞互相纠正着。在卢克索的星空下,在卢克索神庙内,竟能听闻到国音,听闻到大唐诗人张若虚的金句。哈哈。甚妙。
走出神庙。一条宽阔的人面狮身大道在夜色中通往前方。据说原来可直通卡尔纳克神庙。之后有一段被湮没,现在正在挖掘中。
由于时间有限,匆匆别过。
然后,在夜色中,我们坐马车巡游卢克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