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人性之光——看《追风筝的人》有感
(2025-01-19 08:31:08)
标签:
随笔《追风筝的人》人性的背叛人性的救赎加沙停火协议 |
走向人性之光
——看《追风筝的人》有感
在断断续续中,看了《追风筝的人》。这是阿富汗斯坦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第一部小说。据说是美国2005年排名第三的最畅销书。之所以看阿富汗作家的小说,或许是想再其中看到阿富汗的影子。大约之前是没看过阿富汗作家的作品吧。
《追风筝的人》,围绕风筝与阿富汗两个少年之间展开。两个少年,两种身份,两样性格。一个是富家少年,一个是富家少年家中仆人的孩子。两位不同身份的少年,围绕着追风筝的活动,展开了关于人性的背叛与救赎的故事。倒是很喜欢胡赛尼的叙述。富家少年与家中仆人之子,是从小在一块的玩伴。仆人之子的善良、勇敢、厚道、忠诚,更成了富家少年成长的背景板。这总让少年感觉到自己父亲似乎更欣赏仆人之子。少年的胆怯、懦弱、私心、嫉妒,终自在一场追风筝的比赛中背叛了打小养成的友谊,背叛了人性的善良勇敢。当仆人之子为其追风筝而受尽不良少年的欺凌侮辱时,少年躲在一旁不敢吭声。尽管因仆人之子追风筝而获得了冠军,却背上了沉重的精神枷锁。之后,因不堪其重无法面对仆人之子,又设计陷害其偷窃。令仆人父子不堪背负偷窃之名而自动远走他处……少年之后因避战争之祸而远走美国。尽管在异国他乡,曾经的精神负重依然还在。最后,领养了仆人之子的孩子,完成了最后的救赎。
人性的背叛,在十二三岁的少年身上演绎得淋漓尽致。其实,这种背叛,在成年人的身上又何尝不曾体现,或许更深刻。当然,在成年人的世界里,或许会更丑陋,更无耻,更阴暗。
阿富汗,也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家。自古以来,就不断被外族入侵。之后,又有英国人,苏联人,美国人,反反复复,战争之火似乎总在。
昨晚新闻中听到,加沙地带达成了停火协议。持续了15个月的战事终将结束?但愿!
但愿地球人能和平相处,共建和平家园。如此,或许会有更多的阿富汗人,以色列人,巴勒斯坦人,走向人性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