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河”后的感慨
(2024-09-19 08:20:47)
标签:
随笔纪实性文学弦歌不辍跨过海峡杂谈 |
“北方河”后的感慨
今天,看完了北方河的纪实性文学传记。
传记作者,以超八十高龄历经四年而完成此巨著,堪为精神可嘉。虽因作者生长环境,生活经历,立场视角诸因素,书中自会有其主观色彩过浓观点有失偏颇之处。但仍然还是基本还原了那个战火纷飞世事动乱的百年,还是比较实在地写出了两岸的实景。这让我们对这段历史自会有一些更多的认知。
其实,无论是东西方,无论是古今现代,真正的自由民主还远。还记得四十年前,曾与一帮记者同车一段路程。说起西方的自由言论,记者们说其实一样的。当时不解。
1987年末,台湾开放居民赴大陆探亲方案。曾与第一批回乡探亲的堂舅相会。堂舅是刚师范毕业即随其叔父去的台湾。从军为文职。退伍后在《联合报》工作。在方岩山上,曾笑曰“我俩是国共合作”。当时堂舅大吃一惊。惊问“是不是他们胁迫你入党的”。此一插曲,让人想起那所谓的自由民主言论其实是一样的了。也能想象出纪实性文学也会自有其不够纪实之一面。怨不得书写者。这自是大环境所致。封闭的环境,片面的信息,自然会得出片面的结论。所以,书中的片面结论观点就不足为奇了。
当然,纪实性文学还是有其宏大的叙述观。尤其喜欢那率直的文字,那朴素的语言。那饱含深情地叙说,那坦白率性的直言,让我们得以亲临那个战火纷乱的时代,让我们得以目睹战争中弦歌不辍的场景。这或许会让我们更珍惜今日之和平年代的不易。也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了海峡对岸的经济文学发展状况。今天的我们,期盼着大一统的时代早日到来。
一晃,亲舅与堂舅们都已作古。当年赴台的据说有近两百万人,估计现存的不足两百了吧。至今,也未曾到宝岛一探。实在是一遗憾。很想跨过海峡,上岛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