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再读《丧钟为谁而鸣》有感

(2024-07-14 09:03:14)
标签:

随笔

海明威

《丧钟为谁而呜》

反法西斯

战争的原罪

         丧钟,究竟为谁而鸣

        ——再读《丧钟为谁而鸣》有感

最近,重读了海明威的《丧钟为谁而鸣》。

《丧钟为谁而呜》,是海明威的代表作之一。描写的是一名美国志愿兵在西班牙内战中的英勇牺牲精神。其主题是反法西斯主义。

小说一开笔,写到:“美国青年罗伯特·乔丹在大学里教授西班牙语,对西班牙有深切的感情。他志愿参加西班牙政府军,在敌后搞爆破活动。为配合反攻,他奉命和地方游击队联系,完成炸大桥任务。”绝对的开卷明义。故事就是这么个故事。但再读小说的我,却似乎读到了人性之美丑,政治之美丑,主义之美丑。

在糊里糊涂的阅读中,小说中巴勃罗的大开杀戒。枪杀,捶打,将人打入峭壁下的大海……模模糊糊地出现了当年外公被他人推搡在地的身影。一米八身高的外公,被人轻松推倒在地。还记得当时倒在地的外公还想着起来。刚撑起来的上半身又被呵住。那一双深邃的大眼中带有委屈与不甘。是的,外公只是想送送去探望的外婆与外孙而已。模糊间,眼前似乎出现了许多曾经出现过被随意打倒在地的身影……

这其间似乎有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战争是罪恶的。战争中的牺牲,战争中的屠戮,都是战争的原罪。然而,纵观历史,似乎又没有人类的进步少得了战争。无论是远古近代,还是东方西方皆然。战争啊,战争!

小说中,海明威宕开一笔。在反法西斯的主旋律下,小说中的人物,充满了对信仰对主义对政治的全部探索热情。无论是战前或战时,无论是主角还是配角,无论是大学讲师还是不识大字的文盲,在这短短的三天中,海明威用其简练的笔墨,道尽了人们对政治对战争对主义的探索与追求。海明威笔下,毫不留情地描写了那些流氓无产者毫无人性的行径。人们崇尚善良,却又暴露出人性之恶。无论是游击队长的大开杀戒,还是骑兵上尉的砍头行径,都道出了人们对战争杀戮的反思。

小说通过描写游击队员送信所遇到的遭遇,形象生动地揭露了官僚主义和山头政治带来的惨痛失败与无谓牺牲的后果。对人们向往的政治主义予以了不加评说的直白描述。而这一切却是那般真实的发生着,存在着。人性、战争、政治之美丑——这或许更是小说的价值所在。

且再读一读《丧钟为谁而鸣》的卷首引用诗句吧。

“谁都不是一座岛屿,自成一体;每个人都是那广袤大陆的一部分。如果海浪冲刷掉一个图块,欧洲就少一点;如果一个海角,如果你朋友或你自己的庄园被冲掉,也是如此。任何人的死亡使我受到损失,因为我包孕在人类之中。所以别去打听丧钟为谁而鸣,它为你敲响。”(引自英国玄学派诗人约翰·堂恩于一六二三年写的《祈祷文集》第十七篇)

海明威之所以引用约翰·堂恩的此诗句,或许正是小说所要表达的深意。别去打听丧钟为谁而鸣,它为你敲响。

                                2024.7.1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