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百年前的布达拉故事

(2022-07-25 07:52:59)
标签:

随笔

百年前

布达拉

江孜古堡

百年前的布达拉故事
空谷悠

18小时前来自 iPhone客户端

百年前(1901),一位瑞典人斯文·赫定,几次三番,冒险行走在去拉萨的路上。一次走了三个月,一次走了88天。然而,即便是剃了光头,用棕褐色颜料涂遍全身,化妆成了蒙古小喇嘛,化妆成了自己的仆从的仆从。但依然止步于拉萨河边。
   
看到此,甚是好笑。当时十分不解。今天,看到藏人作家降边嘉措在书里的那一段记录藏人抗英史事时才恍然。在18世纪,英国殖民印度后,就开始觊觎西藏。1840年鸦片战争后更是狂妄。幸好藏族同胞奋力抵抗。曾多次打击了英国的侵犯。如此,就能想象到当时拉萨主官坚决不准欧洲人进入圣地拉萨的决心了。即便,当时清政府已经签订了《中英会议藏印条约》,藏族同胞们仍然在奋力抵抗——好样的!
   
还记得20147月某天,我们从拉萨到日喀则奔赴珠峰大本营。途中经过江孜古堡。司机停车远观。路边,先生与司机聊着古堡的前世今生。当时也没在意,在意的是路边风景。正逢一车队经过,看到了藏民脸上洋溢着的笑容。尤其为今日藏民高兴。今日,再想起当年藏民们凭借古堡,与英军殊死抵抗的情景,更为藏人的家国情怀骄傲。正因为当年的奋力抵抗,才有了今天的灿烂笑颜。不是嚒?
   
还有意思的是,那日随手从书架上拿起瑞典人斯文·赫定《从北极到南极》一书,仅仅是因为被这标题吸引。先生借回的有降边嘉措《阳光下的布达拉》。没想到这两本来自欧亚两地作家写的书,却为我解答了疑惑。甚妙。算是心有灵犀吗?哈哈。

2022.7.20

又及,果然,从当年的博文中找到了这么一段,谨以此纪念当年抗英的藏族同胞:

“在黑云压顶的时分,车子快速前行。苍茫的山,厚重的云,撕开口子的青天,似乎晕染上浓浓的历史沧桑感。这时,我们来到了江孜境内的宗山旁。这里曾经是著名的抗英之地。车子停下。远眺抗英遗址。凭吊抗英英雄。山上的寺庙曾经壮怀激烈。依山而起的院墙昭示着当年的辉煌,那厚重的院墙今天似乎还在叹息。临时的导游在解说历史。这边,两人正讨论着当年烽火连天的岁月痕迹……”百年前的布达拉故事


百年前的布达拉故事

百年前的布达拉故事

百年前的布达拉故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