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行 走 的 风 景 (且记与金庸的一次亲密接触)

(2009-01-11 21:26:58)
标签:

新闻工作

田坎

雹灾

第三只眼睛

金庸

百花湖

杂谈

分类: 胡说九道

行 走 的 风 

                                              

 

 

你我为了理想,历经了艰苦

  我们曾经哭泣,也曾共同欢笑

但愿你会记得,永远地记著

    我们曾经拥有,闪亮的日子……

                                         ――题记

 

不知不觉从事新闻工作已有十年有余……其间,我和同事用肩上的摄像机――“第三只眼睛”观察着、记录着、思考着社会万象、生命百态。这些细碎的、鲜活的、灵动的画面,如同一幅幅“行走的风景”,演绎着“今天和“昨天、“新闻”和“历史”的转换,更饱含着我、同事们共同的艰辛与甘甜,欢笑与泪水,收获与失落,而这一切都成为了我们生命里不可磨灭的印记!

记者梦圆

年少时,在长辈的闲谈中第一次听说了记者这个称呼,对这一职业就有了莫名的好奇和好感。等到迈进象牙塔,通过报纸、电视得以一窥记者的风采,在我心目中记者仿佛就是正义的化身,时代的信使,更坚定了自己想当一名记者的梦想。走出校园,昔日“校园诗人”“文学青年”的我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但心中的“记者梦”未曾泯灭。机缘巧合,因平素喜爱写作和摄影,被市教育部门推荐为电视台的通讯员。第一次去电视台送稿,忐忑不安,诚惶诚恐,亲眼目睹编辑记者忙碌的身影,好生羡慕,更加渴望能够成为他们中的一员。那晚看见自己采拍的小消息第一次在荧幕上播出时,虽说不是真正的记者,可当时内心是无比的高兴的。

多年前的一天,我偶然从《贵阳广播电视报》上看到招考记者的启事,于是报了名,并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笔试面试,考进了媒体。当梦想成真,我按捺不住的激动,欢欢喜喜把好消息告诉了父母,父母也为儿子梦想的实现感到幸福。

光影流转间,我与同事们一起见证了传媒的发展历程,自己也经历了从幼稚到成熟、软弱到坚强、新兵到老记的成长。十年多年来,我荣获了全国、省市的许多荣誉和新闻成果,没有辜负自己的梦想与追求。一路行来,成功的满足,失意的无奈,友善的花朵,毒辣的暗箭,阴骘的绊脚,都在品尝都在咀嚼,但都无法抹去我对新闻工作的深深眷恋。所谓百折而不也!

 

责任如炬

说“责任如炬”,我意所指在日常新闻工作中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身上的责任,责任如山更如一把燃烧的火炬,时时照亮前行的道路,不致迷途。

还记得从业不足半年的一天,刚进办公室,就接到一个紧急电话说下坝乡昨夜突遭冰雹袭击受灾惨重。当即向部门主任报告后,我跟随老记尹哥拎起摄像机奔赴灾区。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颠簸,一到雹灾现场,顶着烈日,我们边拍摄边了解灾情,希望尽快把雹灾情况传递给市领导和社会各界。我只顾在田坎上专著地拍摄,谁料经过一夜雹雨的侵袭,3米多高的田坎突然垮塌,我连人带机摔了下去。所幸我只是胳膊、腿轻微擦伤,但是摄像机的寻像器却摔断了。我当时很惭愧,自责没有保护好昂贵的设备。单位了解此事后,没有责备我,而是关切地询问我的受伤情况,然后告诫所有年轻记者在采访过程中要注意自身和设备的安全。

也还记得,在新闻评论栏目《都市观察》工作时,明查暗访采写了一期房开商欺诈消费者的专题新闻,在舆论监督下,帮助一位经济窘困的古稀老人讨回了被房开商拖欠三年多的7万多元的购房款――通过此事,我更加明白了我工作的价值和意义。

 

侠之大者

侠,《辞海》谓之侠肝义胆、侠义等,指讲义气,有勇气,肯舍己助人的气慨和行为。

虽说今之现实已是功利的物质时代,但在我采访行走中接触的一些人一些事,却让我感到传统文化里的旷达、豪爽、铁肩担道义的侠义之风依然存在,这道人文的风景令我印象深刻!行 <wbr>走 <wbr>的 <wbr>风 <wbr>景 <wbr>(且记与金庸的一次亲密接触)

2001年,文学大师金庸应邀来我市参加首届国际围棋文化节。几天里,我有幸有缘跟随采访一睹这位大师的风采。记得其中一天,大师与会间隙在市里有关人士的陪同下,携夫人林女士畅游百花湖。我们记者三人商量,这样万金难买的采访机会不可错过。当游艇徜徉在碧波滢滢的百花湖时,“金大侠”夫妇已然陶醉于幽美的湖光山色,我们自作聪明的将话筒伸到他的面前请大师说几句,料想大师不会推辞。谁知“金大侠”丝毫不给我们面子,用浓厚的江南口音连声说“今天不接受任何采访,不要,不要..”。我们还不甘心,片刻重施故技,贴身紧逼,更令我们狼狈的是这位70岁的老人像个孩子似的双手蒙住耳朵,摇晃着头,嘴里哼哼着“不要、不要”再次拒绝了我们的邀请。那一刻在我眼里,他哪里是名扬四海的文学大师,无疑就是《射雕英雄传》里的“老顽童”周伯通嘛。当时虽然我们尴尬难堪,却让我们看到了大师的另一个侧面――率真而不雕饰,自然而非造作。当“逍遥游”接近尾声,老人兴致愈发高涨,对百花湖毫不吝啬誉美之词,说这里就是黄药师的桃花岛啊,并欣然为之提笔留墨。随后,大师又让我们“震撼”了一回――就餐前,随行的工作人员纷纷簇拥着大师讨要签名、合影留念。他瞅见我们挨不上边,笑眯眯柔声对我们说:“别着急,一会都有,一会都有.”。待众人满足后,仿佛是为了补偿我们,他耐心的与我们记者合影,为同事拜托我带来的几册藏书签名,并指着我收藏的《笑傲江湖》扉页说你这本是三联书店“金庸全集”第一版嘞,不容易、不容易――心思之细密,风致之旷达,神态之可亲,令人如沐春风,一如他小说里刻画的一干豪侠。古人所言“赤子心怀”大抵如斯吧!

金庸乃华人文学世界之巨摹,但在所谓布衣凡夫身上我也得见了与他同样的侠义与豪情。

在重点报道组时,我们对南明河三年变清重点工程零点行动进行为期一月的特别报道。随着报道陆续播出,得到了广大市民的关注和热情响应。其中一位热心市民的古道热肠为我们系列报道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位姓周的市民(他的名字已记不清楚),在观看了我们有关南明河治污工程的报道后,非常激动的给我们打来电话,反映由于小关湖上游生活生产污水的排放,导致黔灵湖这颗明珠发臭变黑。行 <wbr>走 <wbr>的 <wbr>风 <wbr>景 <wbr>(且记与金庸的一次亲密接触)我与他联系后,他冒着酷暑带着我们,爬坎跨沟,不避腥臭,帮助记者寻找、拍摄污染源;而且,不畏当地不法经营户的人身威胁,接受采访,慷慨陈辞,向有关部门和广大市民痛说黔灵湖所遭受的戕害。正是由于他的勇敢参与,我们采写的新闻播出后,引起省市政协委员的高度重视,向市政府提交了相关提案。市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立即着手调查,拿出方案,制定措施,来年就实施了小关湖上游污染源整治工程。其时其境,这位市民的义举,人格的魅力,宛如豪侠之风,不能不令人心生敬佩之情!而他只是淡淡的几句:我是林城市民,自己的家不爱惜谁爱惜……

 

这些吉光片羽,串起了一个个闪亮的日子,就这样,我和同事们在每日的辛勤耕耘中行进着,以“第三只眼睛”观察、记录着周遭世事的变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