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安居古镇的蜕变……

(2014-06-30 20:15:27)
标签:

旅游

重庆古镇

摄影

自驾

文化

分类: 古镇系列

安居:古镇的蜕变……

 

图/文      瘦马007

安居古镇的蜕变……

早在20087月曾自驾去过重庆铜梁县的安居古镇,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古镇荒凉破落,支离残缺,一派颓废,古镇不古,立马撤退。回来后曾写下了“悠悠安居,失落的古镇”一文发表在我的博客(悠悠安居,失落的古镇……)。那种凄凉、失落、无奈的感觉至今还萦绕在脑海中。

事过境迁,今日的安居古镇已今非昔比。短短6年时间,安居古镇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感叹中国飞速发展的经济,推动着城镇化建设的发展。但这是已消耗环境资源为代价的新品种,已政绩化推升的附庸品。

安居古镇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积淀了非常深厚的历史文化气息。只是在现代工业的高速发展中,重政绩,轻保护,重经济,轻历史,将千年沧桑积淀的历史文脉,置若罔闻,无情蹂躏,恣意破坏,随着岁月的流逝,几乎茫然无存。只是从地方史志中、历史文化中还能描摹出古镇曾经的繁荣和沧桑。

安居古镇的蜕变……

而今的安居古镇,就是在这历史的文脉中发掘和建设起来的。

当我来到大门前,完全不敢相信而今的古镇会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的面前。宽敞的门前,两尊古色古香的楼亭伫立,碧瓦翘檐,穿过小桥流水,一高大耸立的牌坊上书“安居”二字,两旁神龛置立。跨过牌坊,沿着石阶向上,就来到了古镇城门,穿门而过,你就走进了古镇的石板长街。

迎接游客的是身着明清时期的服装、抬着桦杆、敲锣打鼓游行的复古品。在寺庙里还有演唱古典戏剧的段子。也许这是一种政府行为,渲染古镇的古色情调。

当漫步在古镇,环视周围,6年前的古镇形象已荡然无存。石板是新的,踏在石板上,完全没有那种青涩、厚重的历史沧桑感。两旁的铺面和房舍,也是全新打造。经打听,据说是由政府出钱,将外面全部改造,个人不出一分钱。而以前已经毁掉的石板街,按照原样全新恢复。至此,漫步古镇才有了穿街走巷、十里八街的感觉。

安居古镇的蜕变……

然而,我试图找到以前古镇中唯一一处古城墙遗址。穿过石板街巷,终于在通往水码头的尽头处找到了这处古城墙。城门叫引风门,原名叫东门。城墙、城门仍在,只是恢复了元气,将那些杂草垃圾铲除,修葺故新,灯笼高挂。轻柔地触摸古城墙,凝视通往码头的墙桓,穿透城墙上凹凸不平的石头,依稀可见古镇历史和文化的积淀,仿佛还在默默地传述着古镇的千年沧桑。

河边码头已经改造,车辆可以直接驶到河边。伫立码头堡坎上高大的黄桷树下,眺望平静流动的三江汇合处,让你思绪不断的放飞……。安居古镇集涪江、琼江汇合于此流入长江,舟辑便利,水利发达,盛极一时。自古便有“安居依山为城,负龙门,控铁马,仰接遂普,俯瞰巴渝,涪江历千里而入境”的盛景。现在已将昔日消失的一些古寺、名宅、街巷、宗祠、会馆、乡学等逐渐恢复起来。而在码头边上的一处“商船公所”正在恢复建设之中。

远眺滚滚的三江水,回望打造一新的古镇,有所感悟,也有感叹……。

P1 老照片比较:左为旧照片,右为新照片

安居古镇的蜕变……
P2
安居古镇的蜕变……

P3

安居古镇的蜕变……
P4—p11为老照片
安居古镇的蜕变……
P5
安居古镇的蜕变……
P6
安居古镇的蜕变……
P7
安居古镇的蜕变……
P8
安居古镇的蜕变……
P9
安居古镇的蜕变……
P10
安居古镇的蜕变……
P11
安居古镇的蜕变……
P12 以下为新拍的照片
安居古镇的蜕变……
P13
安居古镇的蜕变……
P14
安居古镇的蜕变……
P15
安居古镇的蜕变……
P16
安居古镇的蜕变……
P17
安居古镇的蜕变……
P18
安居古镇的蜕变……
P19
安居古镇的蜕变……
P20
安居古镇的蜕变……

P21
安居古镇的蜕变……
P22
安居古镇的蜕变……

我的更多古镇系列游记和图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