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 年 之 “礼”
图/文 瘦马007

(这是2005年春节前瘦马007制作的日历,重庆火锅)
过年啦!一句话三个字,沉甸甸,乐陶陶。年复一年,跨越着时间遂道,带给人们多少快乐和稀许忧愁。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又有什么快乐能与过年相比美呢!又有什么忧愁不是在过年当中渐渐淡去的呢!过年是一种喜庆,是一种吉祥,到处张灯结彩,喜气洋洋。
然而,“年”到底是什么?中华民族历史厚重,简言之,年是辞旧迎新,是收获、是喜庆,所谓“五谷熟曰年”即是此意。传说,年是一只怪兽,一年四季都在深海里,只有除夕才爬上岸来。它一上岸,所到之处便是洪水泛滥。后来人们在家门口贴起红纸,院子里烧柴禾、拢旺火,用菜刀剁菜肉,发出雷鸣般的声音。把“年”吓回了海里。于是就有了除夕贴对联,挂彩灯,穿新衣,剁饺馅包饺子,推磨包汤圆,守岁发过年钱,燃放鞭炮,舞龙灯玩铁水等活动——这就是“年”了。从此标示着旧的一年结束,新的一年开始,人们将告别寒冷孤寂的冬季,迎来生机盎然的春天。春节又叫阴历(农历)年,俗称“过年”。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节日喜庆气氛要持续一个月。正月初一前有祭灶、祭祖等仪式;节中有给儿童压岁钱、亲朋好友拜年等典礼;节后半月又是元宵节,其时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盛况空前,元宵节过后,春节才算结束了。
在这祥和喜庆的节日里,有一样东西是不可或缺、挥之不去,它就是“礼”。礼从什么时候开始,无从考证,大概是从过年兴起的吧,过年就要拜年,拜年就要送礼,这是一种传统。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一般从家里开始,晚辈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等吉祥的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相互间礼尚往来,这是一种非常单纯的感情的表达与流露,图的是节日的快乐和友好的传承。随着年复一年的轮回,这种礼尚往来逐渐演变成社会性、团体性,从家庭到单位,又时兴团拜,相互团拜联络感情。从互相走访拜年到宴请,从宴请到送红包,从单位之间相互送礼,到下级给上级送礼,从低级别向高级别送礼,从商人向官人送礼……,不一而足。所以,这个“礼”随着时代的发展,“礼”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现在人们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送礼方式外,又时兴起了礼仪电报拜年、电话拜年、短信拜年、贺卡拜年、微信拜年,特别是有了互联网后这种拜年的方式有了更进一步的变化和发展,QQ拜年、摄友和驴友们还自做贺卡拜年、视频网络拜年等等。拜年的形式在变,施礼的方式和内容也在变,不变的是过年,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定律。

(这是2005年瘦马007制作的日历)
记得小时候,特别盼望过年,因为有了过年就可以从大人那里得到压岁钱,这是大人给予小孩的礼物,还有一件飘亮的衣服或者鞋子,为此而非常感激。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种拜年的礼物仅仅是1元钱,如果长辈多那么累积起来也有10几20元,在当时可算一个不小的数目了。穿着新衣拿着钞票,那种得意洋洋的感觉真爽,还要出去互相攀比呢!那个年代是没有电视机的,谈不上看电视。大年三十的晚上,在家中生一个火炉,一大家人围在炉子周围,谈天说地,讲笑话,摆故事,拉家常,谈笑风生,其乐融融。一直要持续到晚上12点,等待新年的钟声敲响,此时此刻才是孩子们最高兴最快乐的时候。此时,孩子们很自觉地起立,向长辈们一一磕头拜年,口中念到“拜年呐,给钱来!”长辈们纷纷将准备好的压岁钱给孩子们,拿到压岁钱之后就溜之大吉,跑到外边欢快地燃放鞭炮去了。到了七、八十年代,这种形式基本上没改变,但不再是围着火炉,而是一大家人端坐在电视机前,观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大年三十的晚上,到吃团圆饭时,就要燃放鞭炮,以示庆祝春节,驱除邪气,以图吉利,然后开始吃团圆饭。晚上一家人端坐在电视机前,观看春节晚会,一直要看到新年的钟声敲响,此时磕头拜年开始,凡是没有工作的小孩都要向长辈一一磕头拜年,压岁钱拿到手中,这时拿在手中的不再是1元钱,而是5元或者10元钱了,累积起来就是几百元了,拿着钱就到外面燃放鞭炮去了。到了九十年代直至21世纪初,过年的形式没有发生太多的变化,只是过年的礼物——压岁钱在不断地升级,已上升到50—100元的台阶,累积起来就是上千元了,燃放鞭炮时间更长。而到了2000年之后,随着经济生活的提高,“礼”金或压岁钱也越来越重,上升到100—500元了。所以,现在出现“伤不起、过年过不起”的感叹!当然这是传统意义上的过年“礼”物,它是纯洁而传统的。到了这个工业信息化的时代,“礼”物也在不断地翻新,不但更沉重,而且花样更多,已经带有一点铜臭味。
到现在,除了小孩喜欢过年而外,还有一类人也特别盼望过年,因为过年有人送礼呀,因为过年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呀,劳作一年就盼望着这个短暂的季节,这类人就是各级官长。在各级机关,每到这个丰收的季节,各种会议、各类团拜,应接不暇。各色人等,川流不息。一个市场的潜规则在堂堂政府机关默契地运作——送礼!在这个季节,可看见手拎着提包,头发光鲜,西装革履的商人,穿梭于机关内的长官办公室,一会功夫就搞定,然后座上铁骑溜之大吉,一切尽在默契中。你还可看见,下级热衷于找上级汇报工作,提包内放着“信封”,名曰:汇报工作,实则送礼。领导工作在忙,这类汇报工作却是第一重要的第一位的。你还可看见,有一类人穿梭于机关的各个会议室之间,甚至机关外的会议之间,不是别的就是为了签到拿“信封”,信封内却是人民币呀,可不能当会议通知给扔掉。这类人在签到拿“信封”时,还冠冕堂皇:最近工作很忙,我马上要到某某地方去开另一个会,还等着讲话,所以,不好意思我走了。你还可看见,还有一类已经是送到最高级别了,不单是钱了,还送“色”送美女。最近重庆出现的“赵红霞”事件不就是最好的证明吗!……。就这样忙碌地穿梭于各种会议之间,收取礼物。——这些是变味发生铜臭的过年之“礼”。

其实,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还有一种“礼”是值得推崇的,就是网友们自拍自作的贺年卡,这是非常有意义的礼物,礼轻人意重啊。驴友们酷爱大自然,常常到自然界中去探索、领略大自然的美丽和鬼斧神工,将美丽摄入自己的镜头,制作成贺年卡,送给网友们,的确是一件快乐、亲和的事情。既领略了自然风光,又学到了制作图片的一点技术,且不快哉!现将自己拍摄制作的一张贺年卡送给博友们,一是表示过年的祝贺!二是礼轻人意重,表达我一个博友的一份情意。

重庆金佛山杀年猪

驴友过年

重庆朝天门春节灯光

朝天门春节焰火


春节重庆中山古镇千米长宴


贵州苗族过大年


开春后重庆潼南油菜花盛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