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解放前的大地主:王家大院(2)
图文
瘦马007
续接“寻找解放前的大地主:王家大院(1):
王家大院,高墙穹顶,幽幽如深。正前面有好几个门可以进入,但各门有各门的用途不能随便进入。当你进入里面后,就尤如进入一个魔幻般的秘密世界。一个魔方连着一个魔方,每一个房间都是一个小的天堂,二或三层楼阁,晋砖灰瓦,雕梁画栋。门前左右置放有两尊雕刻精美的石像,还有照壁、上马石、旗杆石、台阶等。从布局看,有正院、偏院、套院、穿心院、跨院等。有堂屋、客厅、厢房、绣楼、书院等。门上方牌匾书写一些高雅的警世恒言。有意思的是,许多是勉励王家后人要清廉的,比如规矩的“矩”字,要多一点,意思是要多一点规矩;有的是取谐音而寓意的,比如下水道的口盖都做成铜钱样式的,美其名曰:“流水不流财”。可考证中国的字体“流”与“留”同音,倘若变成“留水不留财”,岂不是下水道堵塞,洪水泛滥,财源滚滚而去家破人亡吗?!当然无从考证口盖做成铜钱的本意了。

当我跨进一个庭院,又一个庭院时,我发现两个奇特的现象,一是像四合院的房间,天井下都有一口大瓦缸,不知是接雨水还是灭火之用,亦或是装饰之用;二是站在高处俯瞰时,都能看见一个像神龛的阁笼,估计是装油灯照明所用,亦或是其它用处。以上两个现象请山西的朋友们指点指点。
当我们来到天桥前,城墙高筑,垂杨柳枝,跨过天桥又进入王家大院的另一个版块。原来,王家大院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刚进大门时的东大院,又称高家崖,二是西大院,又称红门堡,三是专门修建的王家祠堂,总共面积约35000平方米。
西大院的整个布局呈“王”字型,一条由鹅卵石铺成的大道,南北贯穿,将西大院分为东、西两块,三条横巷又成东西走廊,正好组成一个“王”字形大院。西大院的结构与东大院大体相同,但更为宽敞些。在东南和西北角各有一口水井,供王家饮用。
从西大院的后门踏上高高的城墙,沿着城墙来到王家大院的城堡上。鸟瞰整个大院,依山势而建,气势恢弘。与其说是一组民居建筑群,不如说是一座建筑博物馆。门庭廊坊,精雕细刻,集木雕、砖雕、石雕于一体,绘画、书法、诗文于一院,堪称“山西第一宅”。

当然象王家大院这样的大地主,当是打整对象。解放后,打土豪分田地,将王家大院七零八落地分给了农民,有的古董才得以保留。文化大革命摧毁封资修的东西,大院内的许多东西也被破坏。有的古董被部分有远见的农民保存下来。直到最近几年,开发旅游,政府嗅到了旅游开发的利益,投入巨资打造,搬迁农民,修复大院。设置了大门,收取高额门票,100元一张啊。听说上月又涨到125元一张了。王家大院摇身一变居然成为了政府的摇钱树,悲哀啊!当时下大雨,我站在门口廊道上,就看见当地的农民与大院管理单位发生了冲突,打起架来。听说是拆迁补尝的纠纷问题。
悲哀啊!——下篇是有关风景名胜门票涨价的文章,注意查看!!!
p1

p2

p3

p4

p5

p6

p7

p8

p9

p10

p11

p12

p13

原本还有部分照片,但发图很困难,有机会再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