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到云顶场赶“鬼市”

(2010-03-02 14:07:44)
标签:

鬼市

云顶场

旅游

人文

地理

风光

摄影

自驾

分类: 国内游记

到云顶场赶“鬼市”      图/文    瘦马007

     “赶场”已成为中国老百姓的民俗风气,又特别是在南方民俗传统浓厚。几乎每个场镇都要赶场,要么三六九,要么二五八,或者周末。一到赶场天,人们纷纷聚集到场镇,油、盐、酱、醋、糖,萝卜、白菜、大头菜,熙熙攘攘,厶喝着,赚点小钱过日子。这些赶场天都是在早上白天进行,而在四川省隆昌县境内的云顶场,赶场却在每天的凌晨四、五点钟进行。为探究竟,春节期间特意安排驱车隆昌的云顶场赶场。

    云顶场位于隆昌县城南18公里,海拔530米,从重庆出发约需3个小时车程。

    早晨,漂散的云雾中夹杂着零星的小雨,将云顶场浸湿得滋润可鉴,更多了些灵性和魅力。

    云顶场不大,呈“T”字型,由一条150米长、南北走向的街道和一条200米长、东西走向的街道交汇而成,是四川隆昌、泸州、富顺的交界处。拾阶而上,微微陡斜石梯通向场镇。在场镇的入口处,铁锤锻打的声音清脆而响亮,循声而去,一老铁匠正在锻打铁器。微微背陀、身体硬朗,身手矫健,一招一式伴随着雄雄炉火,构成了一幅工业革命向现代工业发展的浓缩景观。这类铁匠铺在古场镇中也不多见了,值得保护,是古场镇中具有浓郁特色的亮点。

到云顶场赶“鬼市”

    云顶场由长条石呈拱型铺就,宽约3米,在小雨下,久远的沧桑浸润而来。两边的铺面紧闭着,间或能看见日杂副食店。从门楣和招牌中能看见中药铺、老茶馆、麻布坊、刺秀店……,更多地是看见打麻将、喝茶聊天的茶馆。漫步在场镇中,细细地品味着场镇挑灯喧哗的“鬼市”,也没能感悟出“鬼市”的魅影。也许,我们没能在凌晨的三、四点钟到达云顶场;也许,今天不是二、五、八的赶场天;也许“鬼市”也随着流逝的光荫日渐逝去。

    然而,我们依然寻觅着“鬼市”的踪影。咨询了场镇上的老铁匠和场镇居民,谈起“鬼市”,一脸的兴奋,又略显无奈。汇聚场镇上的信息,一个古老而神秘的“鬼市”淡然出现:夜半三更,大山密林中,火把、灯笼闪烁,象鬼影一般游弋,向古老的场镇聚集。场镇上,灯火明亮,讨价还价,喧哗之声,声声鼎沸。使黑暗而沉寂的场镇一时灯火通明、热闹非凡。至天亮约六、七点钟便人走场空,烟消云散,整个场镇又归于平静。——如此赶场似鬼神夜半活动,鸡鸣天亮则散,故称“鬼市”、“鬼场”,亦称“赶鬼场”。

到云顶场赶“鬼市”

    至于为什么云顶场有“赶鬼市”的习俗,有多个版本。而就我们在云顶场镇中与居民交谈中得到的最新的版本是,因为云顶场是隆昌、泸州、富顺三县的交界处,附近还有其它场镇。当地村民为了多赶几个场,多赚点小钱,故赶早场,天不亮就到云顶场赶场,然后再到其它场镇赶场。由此而形成了“赶鬼市”的习俗,延续至今。原来云顶场的赶场天是三、六、九,现在改成二、五、八。我们到云顶场时不逢赶场天,所以显得冷清。

    云雾已经散去,小雨断续地仍下着。站在风中,沐浴着纷飞的小雨,凝望着冷清的“鬼市”,这种古老的集市还能延续多久?兴许有一天会选择赶场天来目睹“鬼市”的神奇……。

到云顶场赶“鬼市”

到云顶场赶“鬼市”

到云顶场赶“鬼市”

到云顶场赶“鬼市”

到云顶场赶“鬼市”

到云顶场赶“鬼市”
通泸街,下去就到泸州
到云顶场赶“鬼市”
场镇上的四合院天井
到云顶场赶“鬼市”
此图坎下就是泸州,坎上是隆昌。
到云顶场赶“鬼市”

到云顶场赶“鬼市”

到云顶场赶“鬼市”

到云顶场赶“鬼市”

到云顶场赶“鬼市”

到云顶场赶“鬼市”

到云顶场赶“鬼市”

到云顶场赶“鬼市”

到云顶场赶“鬼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