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打正着:石夹沟
图/文 瘦马007
原本是到涪陵大木乡去拍摄向日葵,可歪打正着去了石夹沟,也算没白费这趟出游。
大木乡与石夹沟同在涪陵区,相距不远。大木乡是近两年来以种植向日葵而出名,吸引了不少的摄友和驴友。我们前往也是慕名而来,拍摄向日葵是一个很好的题材。驱车前往,一路驰骋,约2个多点小时就到了。
奇怪,到了大门口,有三辆车停靠在路边,旁边站了很多前往的人。我们感到诧异,经询问,原来是向日葵已经凋谢,而门票仍要50元。站在门口,向园内观看,一个塑料大蓬,据说种植有各种观赏花卉,而在园内只看见一些像杂草非杂草的野生植物。既然大家欣赏的向日葵也没有了,游人也不多,门票却一分不少。游说了很久,也不解决问题。这时,看见两辆旅游客车拉着两车人驶进了大门。哈哈,没隔一会,里面的人就出来暴怨,这些野花野草有什么看事。
我木然了,凝视着花卉园内,微风吹拂着孤零零的野草,几只蜜蜂也向远处飞去。那一片围起来的土地,伴随着向日葵的凋零,沉寂在山坳里。而向日葵招来的钞票却落入了奸商的兜里。土地,就这样在腐败的政治与耀眼的金钱之间,成了官商的摇篮。而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得到了多少?我不得而知。但从当地农民的悲叹中隐约地感到一种伤感。
回眸大木乡,幸幸而去。我们向石夹沟驶去。

路上的风景也不重要了,那种无言的打击让你索然无味,直驱石夹沟。
石夹沟地处涪陵武陵山脉,平均海拔1500米。在大山深处,一处峭壁,薄如刀锋,宛若屏障,阻断了深山里农民们的出路。上世纪70年代末,一个伟人的声音唤醒了祖国的大地。深山里的农民也不甘寂寞,期盼着走出去发家致富。就自发地组织起来,投工投劳,在绝壁峭崖上,一锄一锤打造出一洞口,此洞就是现在的“天门洞”,是石夹沟风景区最为壮观的景点。从此,大山里的农民开始走出深山,审视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石夹沟才开始风光再现。经过近几年的开发,形成了重庆的风景名胜区。
可是,过度的开发,过度的商业化,将破坏生态的平衡,将污染纯洁的空气。
午后时分,烈日当头,气息炎炎。我们到达石夹沟时,大门的停车坪上只有两个车,可见游人之稀少。昔日车水马龙,而今门庭冷落。可门票58元一张,分文不少,口气缰硬。无奈,只得掏钱进去。
一路走来,恕我直言,除了农民们开凿的“天门洞”景点外,一路真没有什么值得玩味的景点了。十里峡谷、奇石叠垒、溪流淙淙、飞泻而下、情人谷、忘忧谷、水晶湖等等,统统的见他妈鬼去,全是文人骚客们玩弄的文字游戏。开发的酒店已经停业,小径边的摊点已经倒塌,抬滑杆的农民叹息声声。农民说,这本来是我们的土地,可现在我们进来抬滑杆还要向景区申请,而且还要向景区交纳一个滑杆几十元的费用,所以感叹生意不好做啊!因此,游人再少,每抬一滑杆仍然要220元,经讨价160元可以成交,但互相之间不能说,可见抬滑杆竞争也激烈啊。
当我耗时2小时10分钟走完了全程时(要知道农民说要4个多小时哦),站在围栏边,眺望景区,山还是片山、天门洞还是那个洞,可时代不同了被赋予了不同的涵义,充当的就是不同的角色了!老百姓希望还原山的本来面目,自己去耕耘,自己去保护,自己去获取……。



这是当地农民开凿出来的“天门洞”,是景区内唯一的亮点:



这是开发商的所谓“星级宾馆”,人去楼空,已没人来这住宿:




就是这样的石梯,有3245级,很多游客都细数过,在石梯的下面常常看见标注的梯数:

已经跨掉的摊点,没有人来问津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