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兰州吃正宗的牛肉面

标签:
杂谈历史情感文化 |
分类: 走路写真 |

终于有一天,我登上了开往兰卅的火车。车上,我迫不及待地打听兰卅拉面哪一家正宗?哪一家好吃?沒想到有人告诉我:“兰卅沒有兰州拉面。”这怎么可能呢?在中国乃至世界许多国家哪里没有兰州拉面?看,火车快到兰州了铁路沿线还是拉面的广告呢?怎么能说没有呢?。
走进兰州,我目不转睛地扫描大街上的各种招牌。咦,怪了,比比皆是的面食馆写的都是牛肉面,怎么不见拉字呢?好奇地再一问,人家兰州人说:“拉面就是拉面,怎么能跟我们的牛肉面扯到一起?我们还叫它“牛大”或“牛大碗”呢。”

一座城市一种味道。一种地方小吃之所以长盛不衰,风靡全国乃至世界各地,除了制作上独到的手段和丰富的营养、低廉的价格之外,还在于它所承载的当地文化,在于它所凝聚的风土人情。据说兰州牛肉面,是回族人马保子于1915年始创的,当时马保子家境贫寒,为生活所迫,他在家里制成了热锅牛肉面,肩挑着在城里沿街叫卖。后来,他又把煮过牛、羊肝的汤兑入牛肉面,其香扑鼻,大家都喜欢他的牛肉面。1919他开了自己的店,不用沿街叫卖了,就想着推出免费的“进店一碗汤”,客人进得门来,伙计就马上端上一碗香热的牛肉汤请客人喝,温暖,醒胃。这已不是简单的一碗面了,里面装着主人对客人的爱和尊重。
在黄河边的古城兰州,我看到:吃牛肉面,讲究的是一种空间、一种情绪、一种气势、一种风范。在这座弥漫着牛肉香的西部城市中,一碗热腾腾的牛肉面端上来,醇香中弥漫的、张扬的正是兰州人那清亮鲜明的审美观、纯朴执着的性情和豪放热情的大西北气概。
前一篇:我在青岩古镇拍到的奇葩
后一篇:老农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