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幸见野马
(2016-01-26 21:53:55)
标签:
旅游文化情感 |
分类: 散文随笔 |
想见野马?那可不易。去动物园?不见得有。在大自然中邂逅?天方夜谭。然而,不是绝对的。前不久,我就见到了比大熊猫还要稀少的普氏野马。在感到幸运的同时我更难忘那一刻带来快乐.
那一天,天高日丽。我们42名游客从乌鲁木齐向布尔津进发,.行程超过800公里。大巴在北疆的216国道中行驶。举目望车外,茫茫戈壁滩。长途跋涉,一路颠簸,怎不让人疲劳、打瞌睡?
当快到卡拉麦里蹄类动物保护区时,导游说:“大家醒醒,如果你们运气好,可以看到普氏野马,我国虽然是普氏野马的故乡,因为天灾人祸,曾一度灭绝。现有的野马是1985年从国外引回来的,数量极少.分散在广袤的荒漠中.全国不过200匹。”听此言人们好像注射了兴奋剂精神起来。大家的眼睛齐刷刷地盯着车外。我把相机调到了速度优先的模式,静等着“咔嚓”一声拍摄野马。
“野马!”一位小姑娘兴奋地尖叫,她用小手指着车窗右方,只见四、五匹马儿低头啃着什么。导游看都没看,就说:“不是。”没过多久,一小帅哥也高声喊道:“左前方是野马!”导游瞥了一眼,说:“也不是。”小男孩不服,反驳道: “不是野马为什么没有牧马人?”导游说:“我们新疆的马自己认识家。””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哪里有家呀!”小男孩嘟囔着。
两场虚惊后,我以为无缘见野马,把手端着的相机放了下来。
突然,一老汉瓮声瓮气地说:“你们看看前面的那一匹是不是?”大家和导游顺着他的指向望去,只见茫茫的戈壁滩上站着一匹马。导游兴奋地说:“是,这就是难得一见的普氏野马。”我赶紧瞪大双眼仔细瞧那马,只见它全身棕黄色,孤独地站在小沙丘上朝前张望,我清楚地看到这匹野马靠近肚皮处泛着白光,很有气质。哎!只顾瞧马了,我竟然忘了端相机.
司机虽然有意放慢了车速,野马依然很快地离开了我们的视线。有位老兄意犹未尽,站起来高唱:“马儿啊,你慢些走呀慢些走,我要把这迷人的景色看个够......”嘹亮的歌声划破长空飘向远方。大家边鼓掌边叫好。这时,有个老翁也站起来,他开玩笑地说:“大家别‘骑马不带鞭子——拍马屁’了。现在,我提议一人说一句带马字的成语好不好?”他这一号召,整个车厢立刻热闹起来。这个说:“马到成功”,那个喊“天马行空”,一时间什么“塞翁失马、青梅竹马、金戈铁马、指鹿为马、心猿意马”之类不绝于耳,真有点万马奔腾的意思。
成语说的正带劲,一名中学生迫不及待地大声喊:“成语谁不会?咱们背带马字的诗词那多带劲!” 老翁用激将法对他说:“小伙子,你‘河马打呵欠——好大的口气’呀!你背背让大家听听。”为了证实自己的实力,小伙子竟然走到导游旁,拿起了话筒
滚瓜烂熟地背道:
“昔日龌龊不足夸, 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汽车在飞奔,我亦喜亦忧。喜的是普氏野马终于回归故里,让我有幸看到当今地球上存活的唯一野生马。忧的是普氏野马的数量已经锐减到不能形成种群的程度了。看来,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珍贵动物,人人都应该一马当先。
回津后,我看到一篇有关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的报道。报道说:“普氏野马有 66个染色体比家马多两个”。报道还说:“近年来,他们多次尝试野化放养试验,获得成功,2013年他们成功地野放了21匹普氏野马。”报道最后说:“我国有世界上最大的野马繁殖基地已拥有普氏野马超过300匹,平均繁殖成活率和年均增长率均居世界领先水平。” 看来,我国在野马保护方面是“长颈鹿进马群—高出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