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悠悠野马情(散文)

(2014-01-28 08:18:21)
标签:

中国

文化

分类: 散文随笔
             悠悠野马情    (或者干脆叫:喜见普氏野马那一幕)
      2014,马年即将来临之际,2013,喜见野马的那一幕总在我的眼前晃动。
    那天,秋高气爽。我们42名游客乘坐大巴从乌鲁木齐向布尔津进发,行程超过800公里。一路颠簸、一路辛苦、一路都是“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的戈壁滩,怎不让人疲劳、打瞌睡?
    当快到卡拉麦里蹄类动物保护区时,导游说:“如果你们运气好,可以看到普氏野马,这是比熊猫还要珍贵的动物,全国不过200匹。”听此言全车的人都好像注射了兴奋剂,立马振作起来。大家的眼睛齐刷刷地盯着车外,生怕错过机会。我把相机调到了速度优先的模式,静等着“咔嚓”一声拍摄野马。
    大巴在北疆的216国道中行驶。 “野马!”一位小姑娘兴奋地尖叫,她用小手指着车窗右方,只见四、五匹马儿低头啃着什么。导游看都没看,就说:“不是。”没过多久,八岁的小帅哥也高声喊道:“左前方是野马!”导游瞥了一眼,说:“也不是。”小男孩不服,反驳道:“不是野马为什么没有
牧马人?”导游说:“我们新疆的马都自己认识家。”“茫茫戈壁滩,千里无人烟,哪里有家呀!”小男孩嘟囔着。几场虚惊后,大家以为无缘和野马邂逅了,个个像卸了气的皮球。我也把端着的相机放了下来。心想:我国虽然是普氏野马的故乡,因为天灾人祸,野马曾一度灭绝。现有的野马是1985年从国外引回来的,数量极少,又分散在如此广袤的荒漠中,怎么会让我们碰到呢?突然,一老汉翁声地说:“你们看看前面的那一匹是不是?”大家和导游一起顺着他的指向望去,只见茫茫的戈壁滩上孤零零地站着一匹马。导游笑着说:“是,这就是普氏野马。”我赶紧瞪大双眼仔细瞧那马,只见它全身棕黄色,孤独地站在小沙丘上朝前张望,我清楚地看到这匹野马靠近肚皮处泛着白光。哎!只顾瞧马了,我竟然忘了端相机,真遗憾。
    汽车开得并不快,野马却很快地离开了我们的视线。有位老兄意犹未尽,他站起来高唱:“马儿啊,你慢些走呀慢些走,我要把这迷人的景色看个够......”嘹亮的歌声划破长空飘向远方。大家边鼓掌边齐声叫好。这时,有个大爷也站起来,他开玩笑地说:“大家别‘骑马不带鞭子——拍马屁’了。现在,我提议:一人说一句带马字的成语好不好?”他这一号召,整个车厢立刻热闹起来。这个说:“马到成功”,那个喊“天马行空”,一时间什么“塞翁失马、青梅竹马、金戈铁马、指鹿为马、心猿意马”之类不绝于耳,真有点万马奔腾的意思。
    没等成语说完,一名中学生迫不及待地大声喊:“成语谁不会?咱们背带马字的诗词那多带劲!”李大爷用激将法对他说:“小伙子,你‘河马打呵欠——好大的口气’呀!你背背让大家听听。”为了证实自己的实力,小伙子竟然走到导游旁,拿起了话筒,滚瓜烂熟地背道:
                “昔日龌龊不足夸, 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这是孟郊的《登科后》。”一老妪低声地说。听到有人回应,小伙子更来了精神,他又背道: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这是杜甫的《房兵曹胡马》。” 老妪又不紧不慢地说。小伙子怔住了,他问:“阿姨,您是老师吗?”老妪答:“这个,你别管,你接着背。”听老妪这么讲,小伙子有点“矮子骑大马——上下两难”了。正好,一小姑娘插话,她乖巧地说:“我会背三字经,其中有一段: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好孩子,你背得对。马在十二生肖中居第七位,在六畜中居第一位。”老妪鼓励孩子。
    听着他们一板一眼地讲着马文化,我不由得心生敬意。我从他们身上深深地体会到我国人民悠悠的恋马情怀和中华民族独有的龙马精神。
    汽车在飞奔,我的脑海闪过无数个有关马的画面。我想起了刘备的“的卢”马、想起了吕布的“赤兔”马、想起了成吉思汗和努尔哈赤这些“马背上得天下”的皇帝以及无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戍边战士们。我尤其想起了马致远的“古道西风瘦马”。当下:茫茫戈壁、猎猎西风、只有一匹野马闯入了我的视线,这让我亦喜亦忧。喜的是普氏野马终于回归故里,让我有幸看到当今地球上存活的唯一野生马。忧的是普氏野马的数量已经锐减到不能形成种群的程度了。看来,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珍贵动物,人人都应该一马当先。
    长途跋涉真的很辛苦,野马的出现使得我的游友们一时忘记了疲倦,他们还在滔滔不绝地讲那永远讲不完的人与马的故事,我的思绪也像一匹脱缰之马跑得很远很远......
    回津后,我看到一篇有关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的报道。报道说:“普氏野马有 66个染色体比家马多两个”。报道还说:“近年来,他们多次尝试野化放养试验,获得成功,2013年他们成功地野放了21匹普氏野马。”报道最后说:“目前,这个世界上最大的野马繁殖基地已拥有普氏野马超过300匹,平均繁殖成活率和年均增长率均居世界领先水平。” 看来,我国在野马保护方面是“ 长颈鹿进马群——高出了头。”
     眼看这篇报道,回忆在北疆喜见野马的那一幕,我对自己说:新疆我还会再来。普氏野马,我会再来看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拜年了!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