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进庆王府之<小段拉皮条,毁了什么人?>
在庆王府小小博物馆内有两张老照片非常另类。我走上前仔细观看原来是杨翠喜和段芝贵。
这是两个什么样的人物?为什么他们的照片会出现在末代亲王的府中?原来这里有一段轰动一时的奇闻轶事。
段芝贵:安徽合肥人1869年生。北洋武备学堂毕业。段芝贵不仅是段祺瑞的族叔也是袁世凯的心腹。在那个军阀混战的年代段祺瑞虽然辈分比段芝贵小,但人们称他为“大段”,段芝贵则为“小段”。
杨翠喜:北京通州人1889生。 她12岁随家迁往天津居住。父母迫于生计,将她卖给一个姓陈的土棍,陈某又把她转卖给邻居杨茂尊,这样,她就姓了杨。
杨翠喜天资聪颖,很有悟性,14岁时就在天津协盛茶园、大观园、福仙、景春等戏园演出,并逐渐崭露头角。她唱花旦戏,戏目有《拾玉镯》、《卖胭脂》、《青云下书》等是当时红极一时的京剧演员。
本来她和才子李叔同相好。李叔同是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的艺术大家;后又出家成为一代高僧——弘一法师。李叔同对杨翠喜很是欣赏,每天晚上都到杨翠喜唱戏的地方看戏,为其捧场;散场后,提着灯笼陪杨翠喜回家。他为杨翠喜说戏,讲解戏的历史背景,指导杨翠喜的唱腔和身段,使杨翠喜的艺术得到很大提高。他和杨翠喜的关系是亦师亦友。后来,他写了两首词《菩萨蛮·忆杨翠喜》,表达了这种情意:“燕支山上花如雪,燕支山下人如月;额发翠云铺,眉弯淡欲无。夕阳微雨后,叶底秋痕瘦;生怕小言愁,言愁不耐羞。”“晚风无力垂杨嫩,目光忘却游丝绿;酒醒月痕底,江南杜宇啼。痴魂销一捻,愿化穿花蝶;帘外隔花阴,朝朝香梦沾。”
真是“有情人难成眷属”。
当时,庆亲王奕劻正任军机大臣,位高权重,声势显赫。其子载振,任农工商部尚书及御前大臣。1907年,一次载振往东三省路过天津,艳羡天津貌似天仙、才智出众的坤伶杨翠喜,欲纳为妾,遭杨拒绝。作为随员的段芝贵听说这件事,即利用手中权力威胁利诱杨的父兄,给银一万两作为赎身费,杨家被迫应允。段随即派随从在深夜中将杨送到载振邸中。载振大喜,感谢段芝贵玉成美事,即面请其父,夸段政绩卓著,心细才长,请破格使用。其父乃奏请慈禧即发上谕:“钦命天津巡警道段芝贵恩赐布政使,署理黑龙江巡抚,着即前往任事。”小段的上述事情被御史赵启霖所闻,乃上奏折参劾,各大报刊如《申报》、《时报》等也不惜版面作追踪报道。但赵的参劾遭到失败,赵本人被庆亲王以擅干上谕诬蔑亲贵重臣名节论罪革职,引起舆论大哗。稍后,素以刚直敢言的岑春煊走访段,遭段手下传话者拒绝,岑愤怒已极,即上奏折云:“段芝贵为皂班之子,李氏家奴,献妓取幸,众所不齿!命为封疆大吏,实属有违官箴。”并面见慈禧详细申诉。慈禧大怒,即再颁上谕将段革职。时段已在赴任途中,接上谕如晴天霹雳,十分懊丧,只好中途折返。载振因此事也不得不具疏辞职,而杨翠喜之名却哄动全国。”
这是典型的买官鬻爵大案,朝野震动,舆论大哗。这一大案受害的有许多人。
首先是载振。他为此中断了仕途之路,避居天津靠银行利息和变卖遗产为生。直到1947年病逝
其次是李叔同。一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大家。最终整日诵经念佛、打坐禅修。中国虽然有了著名的弘一法师,但少了一位文学大师。
最不幸的当属一代名伶——杨翠喜。凭借她的天赋和勤奋,本来是可以成为艺术大家的,种种原因使她在污潭中沉没,销声匿迹,再没出现在舞台上。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载振、李叔同、杨翠喜都是十分有才的人,他们毁于段芝贵的攀龙附凤,一心想升大官发大财,真可惜!
被毁的当然还有御史赵启霖等一批敢于上书和查办此案的人。
段芝贵本人也未任黑龙江巡抚。整个一个大案,除了一人,谁也没有得到好处。这个人就是天津的盐商巨富王益孙,他原来一直追求杨翠喜,却难如心意,想不到大案一起,王益孙人财两得,捡了个大便宜。
这都是权钱两字若得祸!
诗人张瑞玑作了一首《杨花曲》,诗前小序简述了卖官丑闻,诗中详细叙述了事件经过。开头为:“东风吹绿满天津,轻薄杨花乱扑人。落絮沾泥飞不起,化作薄命女儿身。”说这位女伶漂亮动人,但其责并不在杨,杨翠喜也是受害者,她是“薄命女儿身”。许多文人也写诗感叹杨翠喜:“送尽钿车拾翠人,一天余韵殿芳春。相逢无赖随萍水,坠落微怜杂溷茵。”“歌馆淡烟弹粉黛,帝城寒雪罨香尘;谢娘休负闲才思,台阁凄迷飞燕春。”“杜曲日返骄宝马,章台风急返香车;王孙直觉春魂断,海怨云愁有暗嗟 。 ”
哈哈!走进庆王府,回忆这桩奇闻轶事,我们或许从中得到一些另类的感悟,不是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