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冷月寒秋
冷月寒秋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1,285
  • 关注人气:55,72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爱大德天后宫

(2012-05-12 15:22:20)
标签:

妈祖

天后宫

文化

分类: 用心读天津

          大爱大德天后宫

“娘娘显灵啦!娘娘显灵啦!”

 这是我小时候听胡同内有人喊过的一句话。当时,我拽着妈妈的衣襟出屋看到:张奶奶煮了好大一盆面条,正招呼着大家来吃呢。原来,她家多年不孕的儿媳到娘娘宫“偷娃娃”,不久便有喜了。那是我第一次听说娘娘宫,我还以为娘娘不是哪位皇上的老婆就是女仙呢,因为只有她们住的地方才叫“宫”。

1985年5月17日古文化街动工修建,7个月后开街纳客,我作为第一批游人走进天后宫,方知宫的主人竟是真实的历史人物——林默。一位渔家女子,被成为“宫”的主人,且朝廷给予多次晋封实属奇贵。没有过人的本领和超凡的事迹是不会有此殊荣的。林默自幼聪颖勇敢侠义驱邪治病蹈海救难......她曾感动中国。北方人称她“娘娘”、南方人她“妈祖”,全球的华人敬仰膜拜她为“通元灵女”“护航女神”。林默:生命虽短暂,功德盖天下。

一个人,无论高低贵贱,只要你为人民的利益舍得一切,人民就不会忘记。这正如孟子所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第一次礼拜天后宫,我为娘娘的大爱精神和她被大爱所感动,不由得点然一炷香,捐上10元钱,祈祷四海同光。

    后来,我一年来一次天后宫。不管是收低廉的门票还是免费开放,不管随游人鱼贯而入,还是被保安拦着等一批一批地放人,每次来我都有新感觉新收获。

   我曾凝望着正殿上高挂的“垂佑瀛堧”、“盛德在水”、“万里波平三大匾额,穿越时空回到朝。我站在九河下梢、众流归海之地、遥望浩瀚的大海,只见船帆点点,船夫摇橹前进。突然,狂风骤起,一个大浪打过去,“人与舟同没”。

海难、水灾在古代时有发生。人们多么希望有妈祖护航,在遇到灾难时逢凶化吉多么企盼有神灵来垂佑瀛堧”!加之当时的元朝已定都北京,统治者更需要把大量的物资源源不断地从海上、从运河安全地运到首都,于是在元泰定三年(1326年),皇帝下令始建于元代至元年间(1264-1294)的天后宫重新勅建。这就是天津天后宫门匾上比别多了“勅建”两字的原因,也是它成为全国三大妈祖庙之一的推力。

   我曾肃立天后宫广场高大的幡杆下,享受自己暂为津门中心的美感。几百年来,天津以此为圆逐渐扩大,已大到了泱泱大国的直辖市。 我曾闭目遐思: 隔路文庙,云蒸霞蔚,气势恢弘隔河望海楼,哥特风格,饱经风霜;不远处的鼓楼,巍峨雄伟、宾朋;还有海河东岸大悲院,清凉世界,超然尘埃。这里真是德配天地”的津城故里、这里不愧为集人脉、文脉、地脉、水脉于一体的风水宝地

   说也怪,每每看到“勅建天后宫”五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我就会想起“先有天后宫,后有天津卫。”那流淌在人们心中的十个字。

   天津是中国古代唯一一座记录着确切建城时间的城市。文献记载:天津自明永乐二年(1404年12月23日)设“卫”;清雍正(1725)后相继设州、府、县;1928年设特别市;1930年改特别市为市,已608年。而就算最晚建于1294年的天后宫却是718岁的高龄了。从数字上看天津卫比天后宫确实晚了100多年。“在此之后不等于由此之故”。一座都市的形成离不开当地的自然条件,世界上凡大江大河的入海口大多有大都市。因此,憨厚的天津人世代流传“先有天后宫,后有天津卫。”这句佳话,而不是“有了天后宫,才有天津卫。”

   虽然,天后宫和天津卫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感情上却胜似因果关系。正是由于渤海之滨、海河岸畔有座天后宫,才聚集全国的人气财气,形成了贩贾云集、百业繁盛的宫前集市随着集镇的发展,逐渐发展成今天的天津地球上,“先宫后城”的演绎,世所罕见,天津独有

   天后宫一直香火旺盛,信徒无数。那袅绕的香火中蕴含着的浓浓的文化情结,那虔诚的信徒们为弘扬妈祖精神、传播妈祖文化做出了贡献。
   大爱大德的天后宫,我会年年来读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