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次游晋祠

(2009-04-13 13:18:23)
标签:

旅游

情感

生活

杂谈

评论

游记

文化

分类: 走路写真

              No.58   三次游晋祠

 

三次游晋祠

 

 

 

  1987年我第一次来晋祠。(门票0.2元)1999年第二次来晋祠。(门票15元)2002年我第三次来晋祠(门票40元)。三次游晋祠,次次我为之感动,次次我流连忘返我为山西有这样古老而神奇,人文又自然,精美且厚重的绝胜佳境感到骄傲和惊喜。

晋祠始建于北魏前,是为纪念周武王的次子叔虞兴修农田水利并治理国家有功而建的,曾名唐叔虞祠。至北宋天圣年间(1023——1032)追封唐叔虞为汾东王,并为其母邑姜修建了规模宏大的圣母殿晋祠随之而扬名天下。

晋祠吸引我,正源于这举世无双的圣母殿。每当我来到殿前,看到圣母殿古老苍桑的三个大字时,眼圈就潮湿红润母亲,给与每个人生命和第一口奶的人,母亲,人世间最伟大最亲近的人,古今中外不知有多少人想用最最美好的字眼来形容她,我为唯有“圣母”最准确。当今世界叫圣母的地方除了法国的“巴黎圣母院”恐怕就是我们山西的“晋祠圣母殿”。三次来晋祠,三次我都怀着非常虔诚的心情参观圣母殿。

多么雄伟壮观的圣母殿啊。她前临鱼沼,后临危峰,位置极佳。殿高19米,重檐歇山顶,出檐深远,侧角显著升起,黄绿玻璃瓦剪边,雕花脊兽,四周围廊,殿前廊柱上木雕盘龙八条,好像随时都要腾空飞舞似的。殿内空间宽大,有宋代彩塑四十三尊。主像为圣母,端坐在风头椅上,风冠蟒袍,神态慈祥端庄。其余四十二尊女官四尊,宦官五尊,侍女三十三尊,尊尊口有情,眼有神姿态自然,神情各异。侍女手中各有所捧,或捧吃,或捧穿,或在梳头,或在扫地,或歌舞,或扶琴……好象在伺候皇后似的,栩栩如生,是难得的宋代彩塑精品。

  唐叔虞为其母邑姜修建了这么庄严、宏大、巍峨、神圣的圣母殿,唯有钱有势有孝心三者兼备方能做到。

  圣母殿前的鱼沼为晋水三泉之一,沼上架桥叫“飞梁”或“板桥”。其结构巧妙别致,在水中立小八角石柱三十四根,柱础为宝装莲花,石柱之上置斗拱,梁枋,衬托桥面,东西平坦地连接着圣母殿和献殿,南北两翼下斜至沿岸,平面呈十字形,四周有勾栏围护。整个桥梁给人的感觉酷象现代化大都市中的立交桥。没错,这是我们的祖先早在北宋时就建造的世界上最早的立交桥。说不定外国众多的立交桥设计者是从这里偷的技术呢?

  殿左侧不远处有著名的齐柏隋槐,那“齐年柏”相传为西周时所植,树干粗大,老枝纵横,虽经千年风雨,仍生机勃勃,郁郁葱葱。

  三次来晋祠,三次我都在圣母殿左右,转来转去,久久不愿离去。

  望一望“圣母殿”这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对自己母亲的深爱和怀念,让我潸然泪下;

  瞧一瞧鱼沼飞梁这最古老最精巧的小立交桥,对古人的技艺我心悦诚服;

  摸一摸千年周柏的树结“龙眼”,浑身的病好像一下子都跑光了,耳聪目明了;

  拍一拍金人台威风凛凛的“铁太尉”的臂膀,一股巨大的力量立刻传到了我的身上;

  舔一 舔“难老泉”清澈见底的泉水,它涤荡着我心中的尘埃,刷洗了我的六腑五脏。

  圣母殿啊圣母殿,你是中国的娇傲,你是我心中的丰碑,我若有钱有势,我要用之为我可怜而伟大的母亲也修座圣母殿,我若没钱没势,只得在心中修造一座巍峨而不朽的圣母殿。自1987年起圣母殿就在我的脑海里不断出现,挥之不去,每每都和我的母亲连在一起。

  在晋祠,“圣母殿”、“献殿”、“鱼沼飞梁”三景被称为三宝。“难老泉”、“齐柏隋槐”、“宋塑伺女像”被称为三绝。“难老泉”、“善利泉”、“圣母泉”(鱼沼)是晋水的源头,水温17度,常年流淌,滋润着三晋大地。造福子孙万代。流传着“柳氏坐瓮,饮马抽鞭”等美好故事。

  古来胜地多藏宝”。

  在晋祠有一镇祠之宝,即大唐天子李世民御制唐碑。唐贞观十九年冬月,太宗途经晋阳驻跸时,率群臣游历了晋祠,挥毫撰书《晋祠之铭并序》,并刻石以志,于是有了这篇令人叹为观止的盖世华章华丽典雅的千古名碑。《晋祠之铭并序》堪称一篇文采飞扬、情景交融的政论散文。其内容歌颂了唐叔虞兴邦立国的德政,宣扬了李唐王朝的文治武功,褒赞了宝地晋祠佑护李氏王朝“龙兴太原、成就基业”的天助之功。全文主旨突出,结构合理,意蕴深邃。尤其是行文表现出很深的造诣。如“悬崖百丈,蔽日亏红;绝岭万寻,横天耸翠。霞无机而散锦,峰非水而开莲。石镜流辉,孤岩宵朗;松萝曳影,重溪昼昏。碧雾紫烟,郁古今之色;玄霜降雪,皎冬夏之光”的锦词美句,读来使人动情、让人入景、令人陶醉。它不今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胜地晋祠的山水图景,颇为精当地表现出太宗游晋祠深刻感悟和厚重情怀。唐碑是目前唯一传世的唐太宗李世民书法真迹碑刻驻足于碑前,犹如面对着一段历史,能聆听到一种历史之声的回响。正是因为这种国宝的存在,为胜地晋祠增加了一般风景园林和寺庙祠堂均难以相比的内涵。

 

我喜欢晋祠,喜欢这里的山,这里的水,这里的树,这里的殿,这里的碑。在这里,我仿佛不仅是在一个古风幽幽祠堂里,而是又在一个风景秀丽的艺术殿堂中。

水秀山明,无墨无笔图画;

鸟语花香,有声有色文章。

这是我第一次来晋祠时,在挂有“三晋名泉”横匾的殿宇前,看到的一副对联,我抄了下来,写到相册的首页。第二次,第三次来晋祠,我都要来到这里品读对联,拍照留影。把我晋祠的爱,珍藏在心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黄山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