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7
牛谚语pk牛歇后语_ 老牛说牛之十
牛文化真是太丰富了!带牛字的的谚语、歇后语、成语、格言、警句多如牛毛,以至于不少人牛头不对马嘴地把谚语说成歇后语;把成语说成谚语;把格言说成歇后语;更有一家自称为“名人名言”的网站里,题目写的是牛字谚语,打开一看竟全是歇后语......这真是“牛背上放马鞍
——乱套了”。作为一个属牛的人,我觉得有责任站出来,正名责实。
1. 谚语不等于歇后语
大家知道谚语、歇后语都是汉语言高度提炼后的妙语,是民间广泛流传的精彩、经典、智慧、富有情趣和哲理语句。但是它俩决不是一回事。
字典上是这样定义谚语和歇后语的。
谚语:在群众间流传的固定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话反映出深刻的道理。如‘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歇后语:由两个部分组成的一句话,前一部分象谜面,后一部分象谜底,通常只说前一部分,而本意在后一部分。如‘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外甥打灯笼——照旧’。
谚语、歇后语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语言样式,音调和谐,形象生动,饶有风趣,运用的好可以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收到较好的表达效果。值得强调的是谚语决不等于歇后语。
2.经典牛谚语
一头牛,半个家
牛皮不是吹的,火车不是推的
牛不吃水强按头
牛不知角弯,马不知脸长
牛犊子追兔子,有劲使不上
牛耕田,马吃谷
牛有千斤之力,人有倒牛之方
牛套马,累死俩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老牛亦知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
牛是农家宝,有勤无牛白起早
耕牛农家宝,定要照顾好
点灯省油,耕田爱牛
栏内无牛空起早
牛是种地的哑巴儿子
一口青草一口血,一口黄豆一点力
寸草切三刀,无料也上膘;牛不吃饱草,拖犁满田跑。
菜不移栽不发,牛无夜草不肥
养牛没有巧,水足草料饱(苗族)
驼腰牛,弓腰驴
......
3.常用牛歇后语
牛口里的草——扯不出来
老牛上了鼻绳——跑不了
穿了鼻子的牛——让人牵着走
大车后面拴小牛——残毒(带犊)
丢了黄牛撵兔子——不知哪大哪小
牛屁股缝里的牛蛇虫 ——会钻空子,又会吸血
牛角上挂稻草 ——轻巧
牛身上拔根毛 ____无伤大体或不在乎
牛打架 ____ 死顶
牛背上放马鞍 ____乱套了
牛郎织女相会 ____ 一年一次
好花插在牛屎上——真可惜
牛皮鼓,青铜锣 ____不打不响
牛蹄子两瓣____
合不拢
牛鼻子上的跳蚤 ____自高自大
牛屁股后的苍蝇 ____ 一哄而散;盯(叮)上不放
牛奶里掺墨汁 ____黑白混淆
牛栏里伸进张马嘴 ____没你开曰的份儿
牛眼看人 ____高瞧了你
牛蹄子上供 ____就显你角(脚)大
苍蝇飞进牛眼里____找累(泪)吃
苍蝇给牛牯抓痒____无济于事
把牛角安在驴头上——四不像
躲过了老虎,又撞上了野牛——个比一个凶
黑天捉牛——摸不着角
红头苍蝇叮牛屎——臭味相投
花鞋踩在牛粪上——底子臭
黄牛犁地——有劲慢慢使
黄牛拿耗子——有劲使不上
叫牛坐板凳——办不到
老母猪和牛打架——豁出命来摔
老牛吃青草——两边扫
老牛筋——难啃
老牛拉车——埋头苦干
老牛拉破车——慢慢腾腾
老牛死了——任人宰割
老子偷猪儿偷牛——一辈强一辈
驴拉碾子牛耕田——各行其是(事)
驴子拉磨牛耕田——各走各的道
马嚼子套在牛嘴上——胡勒
蚂蚁爬上牛角尖——自以为上了高山
骑牛追马——望尘莫及
牵牛过独木桥——难过
牵牛花儿当喇叭吹——闹着玩
杀鸡用牛刀——小题大作
文温火爆牛肉——慢工夫
蜗牛的房子——背在身上
一口吃个牛排——贪多咽不烂
硬牛皮——看你咋吹
......
4.短短结束语
现在,语言学也是牛的厉害。最近有人注意到中国的牛和英语的new发音相同,于是就中西合璧的发明了一句时髦的拜年语“happy牛year!”我觉得很有创意。这让我想起,许多场合有人用pk调侃,pk这pk那的。确切意思我也搞不懂,于是乎本文的题目就大胆地用了一把pk,自己都觉得赶时髦赶的好笑,也许是马嚼子套在牛嘴上——胡勒了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