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看哈尔滨——古时晒网场,今朝浪漫城

(2008-12-17 11:15:29)
标签:

旅游

省城记忆

 

         我看哈尔滨——古时晒网场,今朝浪漫城

 

    哈尔滨满语意:“晒渔网的场子”。由于松花江流经此市,哈尔滨历史上曾是个小渔村是可信的。当我来到哈尔滨时,曾试图嗅一嗅渔村的味道,却一点也没有嗅出来。而且整座城市到处充满了洋味。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整洁通透的大街小巷、遍布全市的高级宾馆、散发着麦香的大列巴、挺拔俊秀穿着时髦的东北姑娘……尤其中央大街那一幢幢幽美的欧式建筑、圣索非亚教堂那敲响的庄严圣钟……竟使我怀疑自己是来到了祖国的哈尔滨,还是来到了法国的巴黎,或是苏联的莫斯科?

  1989年和1991年我两次来到达哈尔滨,两次都不是冬季。不能领略“北国风光,万里雪飘”的壮美,也无福欣赏冰峰林立,晶莹玉砌的冰灯雪雕。没有实现自己的冰雪梦不免有些遗憾。但哈尔滨的夏日和秋天依然是妩媚动人的。美丽的斯大林公园位于松花江南岸。岸边高耸着哈市抗洪纪念碑。江边有大大小小的游船可到达对面的太阳岛。郑绪兰的那首“美丽的太阳岛上,令人多么向往……”唱出了太阳岛的韵味,唱得太阳岛驰名中外。也唱得我盼着自己早一天来到岛上。来了,我乘坐小船横渡松花江来到了岛上。哇!北国松花江中的小岛竟然如此美丽。这里碧水环抱、水光潋滟、花木葱茏、绿树成荫、有亭有阁、山湖相映、优雅静

谧、野趣浓郁。太阳湖中,荷花艳丽,灿若云霞;太阳山上,清泉飞瀑,怪石嶙峋。红松、樟子松、落叶松、云杉、杨、柳、榆、椴及丁香、玫瑰等遍布岛

上,30万株乔木灌木,万木争荣、浓荫匝地。漫步在太阳岛上,不但能欣赏自然和人工合成的秀丽景观,还能体会异国的浪漫情调,日本宅子,东洋花园的风采在小小的江岛上又一次把我

带到了异国他乡。美丽的太阳岛真的令人向往。

哈尔滨历史悠久,满、金、汉的祖先早就在这里生息繁衍。这是一座最早具有开放意识,最先具有国际化特征的城市。它近代的兴起应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那时,俄国人在这里修建中东铁路,当时有30多个国家的16万余侨民聚集在此,经济和文化的空前繁荣使哈尔滨成了当时东北亚最富盛名的国际商埠,中西方文化经典在这里融汇贯通,世代流传。从哈尔滨人的吃穿上就能充分体现出来。 俄式香肠俄式面包到处可见,人们的穿着时尚讲究,有人跟我讲别看哈尔滨的姑娘走在街上穿着高跟鞋和时髦的裙装,手里拿的饭盒一不小心撒落在地,你就会发现里面装的都是窝头咸菜。可见哈市人是讲穿不讲吃的。我在哈市的大街上曾花0.4元吃了一碗大碴子粥,挺香的,至今记忆犹新。饭店里小鸡炖蘑菇、酸菜粉条炖白肉、山蕨菜等是哈尔滨的当家菜中国菜。出入哈市的大街小巷和商场饭店,看到魁梧强壮的哈尔滨人,我不由得想起1971年在上海黄浦江边碰到哈尔滨人的那一幕。那时,人们穷,还爱在上衣的口袋上插只钢笔,以显示自己的文化品味。精明的上海人,看到了商机,他们趁人不备,迅速地从你的口袋里拔出钢笔,三下五除二,一会儿就在钢笔上刻上“黄浦江畔留念”等吉祥如意的文字,然后递到你的手中,索要两毛钱。不少外地人束手被擒,不得不把钱交给上海人。那一天我看到上海人从一东北大汉的身上拿走了钢笔,不一会儿,上海人就拿着刻好字的笔,向东北人要钱。只见这东北人怒目圆睁,大声喊道“谁叫你在我的钢笔上刻字了?还想要钱?我还想让你陪钢笔呢!”上海人不干,上前理论。只见这位东北大汉摞起袖口,吼道:“不赔我钢笔,我就把你这上海小瘪三,扔到黄浦江里去。”吓的上海人不得不上前赔礼道歉。事后我问这位大哥是东北哪里人。他 告诉我: “我是哈尔滨人,在俺那旮的,哪有这事?”。如今,我来

到了哈尔滨,看到他们大口吃肉,大声说笑的豪迈劲儿感到很亲切。

傍晚,漫步在哈市的街头,车如梭、人如流、灯红酒绿、一

派繁荣……这座城市到处飘逸着浓郁的欧陆风情和粗狂豪迈的北国民风。夜幕下的哈尔滨仿佛吟诗般讲述着她如梦似幻的前世今生,令我细细品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