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中国男篮日本男篮周琦穆铁柱姚明 |
中日男篮对决:大一号的“杜家军”没理由不赢
尹波
世界杯预选赛中日男篮两回合背靠背交锋,或许是让中国球迷看得最放松的国际赛事了,激烈程度甚至比不上CBA一场普通的强强之战。首战首节,“杜家军”开局领先到19:2,以16分之优拿下这一节;次节全队12人轮番登场、半场仍轻松保持16分优势;第三节周琦打了半节崴脚退阵,他的队友们依然一度把分差拉大到30分,终场79:63还是兵不血刃地净胜日本16分。
当然,作为下届世界杯东道主的日本没有出线压力,并未精英尽出,不过,即使八村垒和渡边雄太从NBA回来,中日过招的分差会有所缩小,可是日本想要改变输给中国的结局,恐怕很难很难。因为,中日球员身体上的天然差距,不是后天通过技战术上的努力能够填平的。
竞技体育本质上是比拼身体的运动,头脑很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身体。近日有研究者预测未来智能时代最有可能被取代的行业,竞技领域排在最前面的是以脑力为主的棋类,然后是脑力的作用接近、持平乃至超过身体条件的某些项目;对身体素质要求相当苛刻的足球,由于球员身体条件普适性程度较高,同样存在被智能取代的概率。而在“不可能被取代”的竞技项目名单里,最醒目的就是篮球。理由很简单:篮球对身体条件的要求具有垄断性。一个国家篮球水准的上限,是由这个国家身体条件最好、技术基本达标的那位中锋决定的。
比如这次中日男篮碰面,如果以数据论,不难给中国男篮找出诸多胜因:郭艾伦内外线火力全开拿到全场最高分,周琦、韩德君、胡金秋完全控制篮下攻防,赵睿防守的强硬和进攻的高效,日本最擅长的外线投射失常……然而,归根结底只有一条:中国男篮身高上的碾压带来的内线绝对强势。郭艾伦、赵睿外围发炮精准,是因为对手不得不收缩防区包夹内线;日本的3分屡屡打铁,是因为中国有篮板保障,防线敢于顶出去限制对方的外线出手。
比较一下双方的身高:周琦、韩德君、胡金秋分别是2米17、2米15、2米11,大名单外还坐着2米14的王哲林,2米06的周鹏3-4号位都能打,而日本打5号位的是全队唯一超过2米的竹内公辅(2米06),4号位、3号位皆由1米9多的队员充任,身高、体重差着不止一个级别,根本对不上板。日本3名主力后卫身高分别是1米67、1米72、1米78,中国后卫最矮的徐杰1米78,最高的赵睿1米92,赵睿换到对面可以打二中锋了。八村垒2米03、渡边雄太2米06的身高,在NBA均司职3号位,回国家队就得去顶5号位——他俩在5号位顶得动周琦、大韩和大王吗?
中国男篮在亚洲篮坛的长期霸主地位,实际上就是来自拥有绝对身高优势的中锋。我小时候看球,改开刚启动不久,中国重返国际体坛,亚洲篮球是东亚的天下,中国缺席时韩国是老大,日本、菲律宾包括中国台北都有得一争,中国一加入,亚锦赛冠军和亚运会金牌几乎没旁落过。靠的是什么?就是2米20的穆铁柱往篮下一戳,高出对手中锋一个头,体重一个顶俩。当时中国两大神投手郭永林、匡鲁彬,身高分别是1米91和1米94,不比韩、日、菲的中锋矮,高炮台出手不可抵挡,那会儿还没有3分球,2分球能把靠外线生存的韩国和日本投得怀疑人生。后来,又冒出了2米26的姚明、2米14的王治郅和2米11的巴特尔,延续着中国对亚洲篮坛的统治。中间有段时间被赶下神坛,盖因姚明、大郅、大巴都退了,在他仨与周琦中间那个断层期,伊朗出了个2米18的哈达迪,短暂打破中国垄断。
只是,中国的身体优势放到世界范围就要大打折扣,身高并不逊色,体重和对抗则差得太远。2米13的易建联在亚洲是中锋一哥,到NBA也站不住脚。中国这次能把日本打崩盘的阵容,本土世界杯却过不了欧洲二流的波兰这一关。因此,中国鼎盛时期曾打出过的世锦赛和奥运会前八名,估计就是中国男篮的天花板,亦是亚洲男篮的天花板。日本这些年开始通过归化欧美球员来弥补本土球员身体上的先天不足,除非将来亚洲国家能归化到2米15以上的欧美一流中锋,否则亚洲要突破世界大赛四强这道门槛,太难太难了。日本女篮今年奥运会创纪录地跻身决赛摘下银牌,日本篮协马上把女篮主帅换到男篮,可惜篮球男女有别,日本男篮缺少的不是世界级的主帅,而是世界级的中锋。没有这样的中锋,不管谁来执掌帅印,日本男篮都不可能给中国男篮造成真正的威胁,更别想在世界杯上有所作为了,哪怕世界杯前面带着“本土”二字。